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以法律法规建设促进航空业绿色转型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2-04-08 14:21:00

近年来,气候变化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政府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也越来越广泛深入。航空运输是目前人类经济活动中速度最快、通达性和时效性最强的运输方式,对世界的经贸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赋能作用。而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和重要支撑的航空运输业的碳排放量也不容小觑,“减碳”成为航空业发展道路上一个富有挑战、充满机遇的任务,须全社会共同配合、相互促进。

碳达峰、碳中和是世界多国达成共识并积极实践的减碳方式。很多国家相关的宏观与行业政策制定以及多领域与减碳相关的技术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碳达峰是指在一定年限内,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先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我国民航行动迅速、目标明确。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制定了我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并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民航局印发《关于“十四五”期间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明确我国将在空域优化与改革、政府资源调配、法律法规建设、新技术应用和绿色民航机制等方面促进航空业绿色转型,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了民航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根据国家绿色生态建设总体要求,并结合我国民航发展阶段特征,提出了运输航空吨公里二氧化碳排放和机场单位旅客能耗两项指标,预计到2025年,5年累计平均值分别降低至0.886千克和0.853千克标准煤。

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建设美丽中国,民航局印发《“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其提出的“十四五”时期民航绿色发展的16项重点任务中,包括加快完善绿色民航治理体系,健全政策监管体系、健全标准体系、健全企业主体责任体系、健全绿色民航供给体系以及提升参与全球民航环境治理能力等民航绿色发展重点任务。航空公司也努力将绿色发展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优化飞机减重节油举措,加强环保节能技术储备,推进可循环资源利用、清洁能源应用,持续降低吨公里油耗和碳排放等,积极节能减排。以南航为例,近日其发布的《南航202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1年,南航吨公里油耗同比下降3.39%。引导累计参与无纸化登机、办理电子发票等“绿色全旅程”服务旅客1500万人次,累计参与绿色飞行“按需用餐”服务旅客超过371万人次,节约餐食1762余吨。

应对气候变化须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减碳”是关键的一环,民航实现“双碳”势不可挡,而只有各行业相互配合、互相促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减排目标。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的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能加快构建有利于消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等,是扎实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应用到民航等领域,可大大助力地面运行、飞机维修、飞机制造等环节“减碳”,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目标。

绿色发展是民航“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于中国航空业绿色转型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须航企、机场和各保障体系充分联动,又须全社会共同配合、共同促进。(《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永军)

责任编辑:zhangtong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五一”假期 乌兰浩特机场完成旅客吞吐...
江西航空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机上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合创劳模创新工作室:...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