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暑运两个月,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客流保持快速回升态势,累计保障旅客770余万人次。与此同时,各航空公司相较去年同航季新开和加密15条国内客运航线,更好满足旅客暑运出行需求。目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内客流量、国内客运通航点总数均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中国民航正呈现出稳健的恢复发展态势。今年8月,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5.4亿吨公里,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5.4%;完成旅客运输量4553.9万人次,接近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三。天路重新开始繁忙、机场重现熙熙攘攘,让旅客乘机出行的信心越来越足了。航线航班的稳步恢复,加快了各地复工复产的步伐,畅通了国内的人员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社会恢复,为全国经济复苏与发展提振了信心。
在世界民航业遭受疫情重大冲击的形势下,中国民航能够率先触底反弹,离不开航空公司勇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的积极作为和主动求变。这些创新举措既是自救,也是责任。要知道,乘机出行信心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航线航班客座率的恢复也是如此。如果以收益为衡量标准,一些飞往中小机场、支线机场的航线航班要恢复恐怕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情况,航空公司依然选择积极恢复航线甚至增开航线,创新推出“随心飞”这样高性价比的产品来刺激需求、激发活力。而这些产品的精准定位,更体现了民航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责任担当,以及航空公司、机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自觉。继“周末随心飞”和“早晚随心飞”之后,东航又推出“湾区随心飞”和“西域随心飞”套餐,一个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另一个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事实证明,飞机飞起来了,机场首先受益。作为东航“周末随心飞”的热门方向,青海机场集团运输生产较早开始提速增长,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旅客量8月1日达到3.3万人次,较去年最高峰增长2%,航班量达267架次,较去年最高峰增长10.8%。全省机场单日航班超过300架次,较去年最高峰增长10%,旅客量超过3.6万人次,较去年最高峰增长2%。
这种带动作用还体现在,创新产品的链条可以不断延伸,从航空公司延伸到机场、酒店、旅行。最近,西安、银川、榆林三地机场针对搭乘西安—榆林、西安—银川航线的旅客,联合推出了99元“畅快飞”机场航空服务产品,包括机场大巴随心乘坐,值机、安检、登机优先4项机场地面服务不限次数享受。旅客的出行信心增强了,出行成本降低了,出行体验更好了,这样一来,出行需求增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