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国际民航
科技当道 行李处理将迎来新纪元?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07-02 14:26:00

即使全球航空旅客数量不断增长,机场业务量有所增加,全球机场在行李处理方面仍然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根据2018年国际航空电讯集团(SITA)行李报告显示,2017年错运行李比例有所下降,从2016年的每千名旅客错运行李5.73件,减少至5.57件,较2007年的18.88件,降低70.5%。

2007年~2012年,是行李处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的黄金期。2007年的错运行李如此之多,令航空公司深感震惊的同时,也促使各公司纷纷开始对新的行李处理系统进行投资,对行李处理流程进行优化。2012年~2017年,虽然行李处理水平没有下降,但也未得到明显提升。

SITA负责行李投资的彼得·德拉蒙德表示,错运行李率的变化趋于平稳。航空公司渴望在行李处理方面能再次迎来飞跃式发展,今年6月开始实施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第753号决议正是体现了这一诉求,该决议要求对所有托运行李进行跟踪,抓好接收行李、装运至飞机、转交给另一家航空公司、抵达目的地机场这4个关键点。

转变思维

业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再现2007年~2012年的辉煌,大幅降低行李不当处理的可能性?

IATA全球行李负责人安德鲁·普赖斯表示,全球85%的航空公司于6月份开始参与实施第753号决议。旅客不会立即感受到决议的实施对乘飞机出行有什么影响,但是假以时日,由于航空公司要对行李追踪并将记录的信息在IATA成员航空公司或其代理之间进行交换,大量数据的积累将会给行李处理工作带来巨大变化。普赖斯认为届时不仅能降低错运行李比率,也能减少帮助旅客寻回行李所用的时间。

在他看来,IATA第753号行李追踪决议实现了行业从结绳记事到数字时代的飞跃。德拉蒙德对此持肯定观点,“只有获得数据并科学使用数据,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

航空公司在熟悉了整个流程之后,一旦发现哪个节点出了问题,就能立即采取行动而不是被动等待,如果航空公司发现一个行李箱在某个跟踪点失踪,就可以开始着手用后续航班运送,如此一来行李就有可能更快送到旅客手中。现在平均每件行李找回耗时1.76天。

目前航空公司通常在旅客报告行李丢失后才会进入错运行李处理流程。如果能够掌握关键节点的行李运输信息,航空公司就能知道哪个节点出了问题,及时启动处理程序,在旅客意识到行李处理不当之前就采取行动。

普赖斯表示,这只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航空公司化被动为主动以后,还有旅客张口的必要吗?航空公司可以保证通过后续航班对行李进行托运,这种做法是否可以成为常态?”

他认为在此基础上还能提供更多服务。比如,如果飞机着陆后,航空公司能够通过短信告诉旅客11分钟后就能顺利领取行李,这种信息可以成为旅客的贴身助手,让后者更能放心对行李进行托运。一旦旅客的随身行李减少,上下客过程都会变得更为顺畅,提升出行体验,这对航空公司和旅客都是一件好事。

加大投入

达美航空公司积极实施IATA第753号决议内容,早在2016年,该公司就投资5000万美元用于射频识别(RFID)行李系统的布局。如今公司已获得回报。自从该项目实施以来,达美航空旅客行李被误处理的概率低于千分之二。该公司用RFID标签替代条形码,旅客能通过登录该公司手机APP,随时了解自己的行李位置。

作为一种数据采集技术,与条形码不同,RFID通过无线电波追踪物体,无须扫描器正对目标,具备很大的灵活性以及准确性,需要在RFID行李标签中安装一枚小芯片,随着标签成本的下降,以及人们对该技术的认识逐步深入,该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在逐年增加

RFID曾经被认为更适宜用于行李分类,普赖斯认为其职业生涯里最大的错误就是错判了RFID的用途,“10年前,当IATA提供RFID的应用案例时,当时我们唯一能看到的用途就是利用这项技术进行行李分类,我们看不到这样做能给航空公司带来什么收益,眼光过于狭隘”。RFID应用在分拣设备上,人们只能看得见造价昂贵,而应用在行李追踪方面,航空公司切实尝到了甜头,降低了寻回行李的成本,“应用RFID是满足IATA第753号决议要求最经济的方式。”

条形码技术毕竟已经在行李追踪领域应用了40年,虽然受条件限制,条形码系统永远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行业需求,无法像RFID标签那样做到大批量处理,迅速交付以及实时追踪行李,但是条形码世界和RFID世界的那道门槛不是一步就能跨过的,考虑到兼容性,机场在一段时间内在条形码和RFID技术上均需加大投入。

致力于依靠IATA第753号决议来提高行李处理能力的并非达美一家。去年11月,意大利航空公司成为欧洲首家获得IATA认证的航空公司,该公司在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的行李提取时间创纪录地同比减少了13%。经SITA确认,俄罗斯航空公司的系统如今已经能够提供所有行李的实时位置信息。

信息共享

IATA预测,从现在到2036年,每年的航空旅客数量将从40亿人次增加到近80亿人次。目前全球机场每年处理的行李已经超过45亿件,随着旅客人数的增加,这一数字还将翻番。在SITA的IT专家看来,人工智能(AI)也许能充分利用行李追踪数据,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香港机场管理局数字零售部总经理克里斯·澳杨(Chris Au Young)表示,“AI未来在推动行李处理标准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AI和机器人技术,可实现从旅客办完值机手续到抵达目的地的行李处理流程全自动化。”

尽管机场和利益相关方把每年处理90亿件行李的希望寄托在AI的应用上,但如果收集的数据不够丰富,AI将无法有效发挥功用。

“任何AI平台都将严重依赖优质的行李数据,”SI?TA行李负责人彼得·德拉蒙德说。“机场和航空公司必须掌握每一件行李的正确信息,以及其所处行程中的位置。除此之外,所有利益相关方分享这些数据也很重要。”

德拉蒙德认为,IATA第753号决议的全面实施将为航空运输业提供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AI的应用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最终改善旅客的出行体验。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主管数据科学业务的西蒙·汤姆林森博士认为,航空运输专业人士需要对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研究力量,以确保收集到合适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优化。

汤姆林森解释说:“成功实施AI工具的关键是精准使用适当的信息。为了实现AI能够对行李处理系统成功操控。航空公司、机场、服务公司和当局之间需要共享信息。”

他认为挑战是各方的信任程度不同,要做到让AI系统顺畅运行的同时又满足各方对共享信息的要求。若想取得成功,他认为系统设计者必须确保利益相关方明确需要发布什么数据,数据可能与哪些利益相关方进行共享,以及数据可能经过怎样的处理。

香港机场在2016年启用了第一款基于AI的监控系统,通过闭路电视摄像头跟踪行李手推车的使用情况。当系统检测到手推车数量少于50辆时,会通过智能手机APP向手推车管理员发送提醒信息。澳杨表示,自从使用这套系统以来,出现旅客无手推车可用的概率下降了93%,他说香港机场还成功地进行了试验,使用AI驱动的机器人手臂取代人工操作,将RFID标签粘贴在转运行李上,随后送入行李系统分拣。(《中国民航报》特约撰稿人 董晨晨)

责任编辑:zhichun 000
推荐新闻:
大手牵小手 安检“童”样暖 大兴机场安...
襄阳机场创下通航以来最快破百万记录
新疆机场集团伊宁管理分公司2025年上半...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战高温 出“凉”策 ...
北海机场智能探识驱管一体鸟击防范系统...
甘肃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塔台管制室单日...
内蒙古机场集团开通24小时航空公司服务热线
呼和浩特机场高效护航60人儿童团队
2025年华东地区民航空管(通导)岗位职...
“抛雪车”变身“撒药车” 巴彦淖尔机场...
吉安井冈山机场联合机场公安开展无人机...
呼和浩特机场积极应对暑运持续雷雨天气
吉安桐坪机场启用飞行服务站
南宁机场新增恢复南宁—合肥—青岛航线航班
郴州北湖机场圆满完成航空安保审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不惧“烤”验 火力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
大庆机场卫生间增设服务标识牌 贴心守护...
与时间赛跑!3U3349航班紧急返航,争分...
东航西北分公司:空保铁军多维发力,筑...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