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航企客舱拥挤状况或将有所改变。
维护航空乘客权利的非盈利组织飞客权利 (Flyer Rights)因为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拒绝设置航班座位尺寸下限标准而将其诉诸法庭。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近日作出判决,要求 FAA再次考虑设置航班座位尺寸下限标准。
坐飞机的人大概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各个航空公司都在努力增加座位数量。
根据飞客权利组织提供的数据,2000年~2010年,美国的平均飞机座位尺寸从18.5英寸 (47厘米)减少到17英寸 (43.18厘米),而平均座位间距则是从35英寸 (88.9厘米)缩短到31英寸 (78.74厘米)。
今年5月,美国航空公司宣布,在他们即将启用的波音737Max上,经济舱大部分的座位间距为30英寸,有三排座位的座位间距甚至缩短到了29英寸。而这个新机型的座位数为170个,比座位间距为31英寸的波音737-800多出10个。
这个变化在最近几年里尤其明显。在2010年,波音777的订单基本都是标准的9排机型,只有15%是10排的机型;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一下子提升到了70%,打破了长达10年的传统。
不仅如此,各家航空公司都在通过促销、超售等方式降低空座率。全球的乘客客座率从2005年的75%提高到今年的80.6%,而这意味着飞机变得更加拥挤,乘客没办法利用空座位来让自己的旅途更舒适了。
没人会喜欢越来越难坐的座位。飞客权利组织的主张并不只是乘客体验,他们强调不断缩小的空间可能导致安全和健康问题。他们认为,腿部空间和座椅尺寸变小,可能导致出现事故、必须疏散时,一些人不能快速撤离。
不仅如此,飞客权利还指出,航空公司的做法可能提高乘客患上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缺乏运动是深静脉血栓的病因之一,虽然致死率很低,但患者依然可能有生命危险。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平均在 6000名乘客中会有 1个人在长途飞行后患上深静脉血栓或者是肺栓塞。
目前,全球没有任何国家制定航班座位尺寸下限标准。而FAA也不认可减少座位尺寸和缩短座位间距会带来安全问题。他们所采用的标准是现有飞机设备是否能让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在 90秒钟内撤离。
在去年的一份声明里,他们表示,已经对那些较小的飞机座椅配置进行了测试,确保他们是安全的。除此以外,他们之前还在美国航空缩短座位间距后指出,1998年,波音测试过 28英寸和29英寸的座位间距是否能保证安全撤离,而测试很成功。
在随后的回应中,FAA表示,他们的确会在商用客机疏散的测试和评估中调查座位间距, “我们正在仔细研读判决,以及考虑任何对法院结果所采取的可能行动”。
需要指出的是,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并不能强制FAA制定航班座位尺寸下限标准,FAA完全可以不做任何改变。实际上,今年美国国会就谈论过制订类似方案,但参议院在4月驳回了提案。
法院的判决书指出,如果FAA要再次拒绝制订航班座位尺寸下限标准,他们必须给出相应的合理解释。
当然,航空公司不会乐于见到FAA作出类似的决策,毕竟这意味着利润的减少。在最近几年里,全球航空的净利润不断增长,从2005年每搭载一名乘客就亏1.9美元,增加到今年每多一名乘客就多赚7.7美元。(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