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讯:近年来,雾霾问题愈发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航空运输带来新的挑战。 雾霾侵袭之处能见度大幅降低,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或取消,严重影响飞机正常起降。从12月16日开始,北方多地遭遇入冬以来最大范围区域性重污染,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雾霾导致北京首都机场航班取消和延误数百架次,大量乘客的出行受到影响。面对雾霾侵袭,乘客、航空公司和机场都在翘首盼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和改善低能见度天气对飞行的困扰。
其实,不仅乘客对雾霾怨声载道,飞行员也深受其扰。霍尼韦尔在2016年发布的一项针对中国飞行员的调查显示,天气因素是几乎所有飞行员在起飞、巡航和降落等所有飞行阶段的首要顾虑之一,有65%的受访者认为对恶劣天气的识别与判断是他们在降落阶段的最大挑战。雾霾导致的低能见度对机场跑道视程和决断高度造成影响,同时,能见度降低也加重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增加安全隐患。因此,投资部署新技术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霍尼韦尔Smart系列的多项先进科技均能减轻能低能见度天气对飞行的影响,提升飞行安全和效率。例如SmartViewTM综合视景系统能成为飞行员穿透雾霾的"透视眼";SmartPath?智能路径系统则可以通过精准的着陆引导,帮助飞行员更高效、稳定地完成进近;SmartRunway?智能跑道系统和SmartLanding?智能着陆系统可以增强进近及降落后的跑道安全,减少恶劣天气下跑道入侵或偏离带来的风险。
SmartView--清晰视野,减轻飞行员负担
针对雾霾限制决断高度这一问题,霍尼韦尔的SmartView综合视景系统首创地形、障碍物和机场跑道的三维图像显示,使飞行员能在飞行全程对飞机外部保持清晰的视野,在更低的决断高度下安全着陆。SmartView可谓飞行员的终极安全工具和"透视眼"-- 无论遇到怎样的天气,飞行员都可以通过霍尼韦尔SmartView综合视景系统获取最先进的地形、障碍物及跑道的图像,从而提升飞行安全性及情景感知能力,为机组人员、乘客及飞机提供前所未有的强大保护。同时,SmartView通过让飞行员专注于主飞行显示屏,减少其扫视和解读其他仪表数据的时间,减轻飞行员的工作负担,从而使飞行员更好地控制飞行路线、飞行时间及燃油消耗,提高运营效率。
该系统将霍尼韦尔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数据库中的信息与机载传感器数据结合,在主飞行显示器上生成三维立体图像。直观的平视符号配合3D视图,针对舱外环境及飞行参数提供轻松易读且可靠的信息。综合视景系统的性能与数据库的质量息息相关,而霍尼韦尔的EGPWS拥有全球领先的数据库,至今已有900多万飞行小时、经过3亿多次飞行考验。除了地形数据库,SmartView还集多个显示器的功能于一身:其体系模块包括下视显示器(HDD)提供的彩色图形,以及平视显示器(HUD)提供的精确标记。飞行员可以通过SmartView提供的生动、准确的图像,看到窗外的天气状况,以判断飞行条件是否理想。
SmartRunway和SmartLanding--智能预警,保障跑道安全
低能见度的雾霾天气给航班的起降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2015年度安全报告显示,偏离跑道和滑行道事故是全年发生最多的事故类别之一,占全部事故总数的22%。幸运的是,霍尼韦尔的SmartRunway智能跑道和SmartLanding智能着陆系统可以使飞行员胸有成竹地坐在驾驶舱中平视操作。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有潜在风险,SmartRunway和SmartLanding系统会提前发出语音及可视警告。SmartRunway和SmartLanding智能着陆系统有助于提高飞行员的情境感知,最大化确保最终进近及降落后的跑道安全,减少恶劣天气下跑道入侵或偏离带来的风险。在正常情况下,该系统不会发出或显示出任何警告信息,但是当飞机进近跑道过快或过高时,一个语音及可视化提示会立即发出。
SmartRunway和SmartLanding系统依托的霍尼韦尔近地警告系统(GPWS),能够基于飞机自身提供的数据信息,如位置、高度、航速和下降率,以及系统内部的地形、障碍物和机场数据库来预测飞机航路与地形或障碍物间的潜在冲突,进一步降低了飞机冲出跑道、起降时误判跑道的可能,进一步提升机场安全性。
SmartPath--灵活进近,提升机场容量
当雾霾天气影响能见度时,通常飞行员会选择盲降。当前许多国内机场采用仪表着陆系统(ILS)来引导飞机盲降。这一技术要求每条跑道终点需要一个独立的ILS和两个子系统用于侧方向定位,同时还需要一个位于跑道侧方提供垂直方位的下滑道天线。当飞机飞近跑道时,这些装置各自发挥作用,向飞机发送无线电波。最终,无线电信号在空中合成,勾勒出一条可供降落的精路线,显示在飞机仪表盘上。飞行员按照这个下滑轨迹,不断校准飞机的高度、方位和速度,最终降落在跑道上。但是ILS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旦断电ILS系统就无法工作,而且只能提供三个固定的下降角度,在灵活性方面略逊一筹。
相比于ILS系统,霍尼韦尔的SmartPath智能路径陆基增强系统(GBAS)可以支持飞行员更安全、高效、灵活地选择进近路径,并且不受断电和信号干扰的影响,能够帮助飞行员安全地在恶劣天气和低能见度的条件下更好地实施盲降。2015年6月,霍尼韦尔联合波音进行了业内首次飞行演示,成功验证了升级版的SmartPath系统如何引导飞机在无决断高度、最小跑道视距仅150英尺的气象条件下(三类盲降着陆标准)安全着陆。目前,全世界已有15 个以上的机场受益于霍尼韦尔的陆基增强系统。
2015年4月,SmartPath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了首次飞行演示,实现了中国空管事业现代化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这一系统是中国民航局重点推进的四项航空新技术之一,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的《卫星着陆系统(GLS)运行批准指南》于2016年2月获得了批准,SmartPath系统随即开展了一系列适航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商业飞行的测试, 有望在2017年取得中国民航局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