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田以丹 通讯员阿布都卡哈尔 报道:八月,在这个承载着历史厚重与时代使命的时节,总有一些身影穿越岁月长河,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光彩照人的印记。在南航新疆分公司的发展版图上,王志锋便是这样一位 “守望者”。四十二年的光阴里,从车间修理工、无线电机械员,到信息工程部的工程师,王志锋始终以“排头兵”的姿态冲锋在前,书写着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这份执着与担当,源于 1983 年那个清晨的军号声。刚大学毕业的王志锋毅然踏入军营,起床号的锐响让他第一次真切体会到纪律的千钧重量。回望那段军旅岁月,他说:“正是这份在军营里铸就的忠诚,让他把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信念,化作了四十二年如一日的岗位坚守。”
退伍后的王志锋进入新疆民航管理局车间,担任修理工一职。尽管车间工作繁重,但对他而言,这份工作更是他人生中重要的磨刀石。正如他所说:“当兵我学纪律,磨意志,而在车间我学技能,找人生方向。” 这份工作不仅让他在实践中锤炼了技术能力,也在不断地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在工作期间,王志锋对无线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热爱。正是这份热爱,促使他后来进入通讯导航处工作,实现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所爱”。他回忆道:“那是一个寒冬深夜,我在三坪电台值大夜班。窗外暴风雪呼啸,能见度极低。突然,主发射机报警,一架重要航班的通讯信号时断时续。我冲进机房,借着手电光在刺耳的警报声中紧急排查。汗水混着寒意浸透后背,手指冻得僵硬。经过多次排查,最终锁定是一个关键集成块因长时间运行出现内部虚接。情急之下,我拆开外壳,用焊枪在狭小空间内进行精密焊接修复。终于,耳机里重新传来飞行员清晰稳定的报告声。那一刻,如释重负的成就感与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伴随着焊锡的焦糊味和冻僵的指尖痛,深深烙印在我心底。这次的经历让我深知,要真正守住航空安全的底线,仅凭现有技术远远不够,唯有不断拓宽技术边界,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应对未来更复杂的挑战。”
2001年,王志锋主动迎接职业转型挑战,转岗至信息工程部,开启了技术深耕的新征程。作为前端维护工程师,他全面参与信息终端设备维护、网络安全值守及IT运维排故等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敏锐的技术洞察力,他将之前积累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应用和拓展,为更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了从技术执行者到问题解决者的跨越式成长。
四十二年光阴流转,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已鬓染霜白。王志锋用一生践行着对责任的承诺,他以军人的纪律与担当,锤炼出对工作的极致追求;以技术人的执着与创新,守护着每一条“空中生命线”。在即将褪去工装,踏上退休的旅程时,王志锋满怀深情地感慨道,在新疆民航工作的几十载已成为他生命里最厚重的篇章。(编辑:李佳洹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