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航西南分公司灾备机房外立面
对民航这个行业而言,要保证每一个航班的顺利起落,除了飞行、地面、机务等各部门的通力协作,还离不开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支撑。可以这样说,数据信息中心,就像是民航业的神经中枢,它发出一个个精确的指令,监测着航班的每一个动态。一旦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势必会影响航班正常运行。
在国航西南分公司的办公楼旁边,有一座不起眼的独立的小楼,面积不大,因此许多人即便每天从旁边路过,可能都从未留意过。这座“小房子”,就是国航西南分公司的“灾备机房”。据了解,“灾备机房”的建立,是国航IT“十三五”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建成后将肩负起提高国航安全运行能力、增强国航容灾能力、提升国航业务连续性,最终实现国航业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灾备机房建设意义重大
现如今,乘机出行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因此航班运行就早已和当代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自然灾难还是人为灾难,只要有数据传输、存储和交换的地方,就会产生数据失效、丢失、损坏等风险。意外一旦发生,就会给数据中心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对民航而言,数据信息故障,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导致航班异常,为企业带来亏损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人民的正常出行。因此,拥有一套完整“灾备”设施设备,就是企业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
建设开发西南分公司是中航集团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在西南地区的分支机构,受主体公司委托,负责公司在西南地区的生产经营管理,包括国航在西南区域的基本建设委托管理。二0一九年二月,分公司接到灾备机房的建设任务,公司高度重视,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成立项目部,实施从前期施工图设计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合格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
中航集团建设开发西南分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民航数据的安全,有必要在相隔较远的两地,建立两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系统,当一处因意外(天灾、人祸)停止工作时,整个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而要实现这样的“灾备”功能,在一个办公室内摆放两台计算机是无法实现的。
国航建设了自己的“灾备机房”
2020年6月5日,国航“灾备机房”和成都枢纽机房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这个项目是国航“十三五”战略规划中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十三五”战略规划的整体部署,考虑到未来国航发展需要,而实施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现在我们能在国航西南分公司办公区域内看到的“灾备机房”,是一栋两层的单体建筑,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功能涵盖了专业机房区域,以及相关机房辅助区域。
A级机房的诞生之路

机房内部的小母线
建设开发西南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实现大量民航数据的备份,需要的是专业机房,而我们是以国家A级机房的标准进行设计、建造的。”因此,坐落在国航西南分公司办公区内的这座“灾备”机房,从设计房屋结构到功能建设,都跟以往经历的部分改造项目不同。负责人说:“我们为这个项目专门做了设计优化、方案优化、品牌优化、成本优化。”现在在机房内能看到的一大亮点,就是整齐划一颜色醒目的“小母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和传统电缆相比,他们将电缆升级为“小母线”,不仅视觉美观,更是让设备的检修变得更加安全便捷,还能节约一定成本。
众所周知,A级机房的修建要求高,建设难度大,建设施工过程本身就历尽艰辛,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中航集团建设开发西南分公司的团队还面临着许多现场施工的难题。对于机房而言,精密空调属于重要基础设施。在“灾备机房”室外东侧的空调机设备基础属于变更工程,在精密空调室外机位置下方,是国航整个运行系统下埋的各种管线,工程实施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为此,项目经理带领团队经历了2个多月时间,反复多次的方案探讨与修改、坑基探测,施工过程中的旁站监理与跟踪,最后终于顺利完成了机房精密空调室外机的安装。
除了施工安装的困难,要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一个A级机房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沟通协调的相关参建单位众多。为此,“灾备机房”项目经理通过召开协调会、发协调函、组织见面沟通等方式,频繁与国航规划部、信息部、原总包单位、施工企业、物业公司及各个设备生产商对接,一个一个困难各个击破,最终实现了项目完工并顺利通过A级机房检测。
如今,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灾备机房”,采取了市电为双电源供电系统,并配备2台1500kw的柴油发电机和UPS电源,同时机房的精密空调系统也采用了双电源末端切换方式,因此机房的供电可靠性达到了最高等级。从而保证所有机房任何一路市电停电或者检修,抑或是双电源开关发生故障时,都能确保24小时机房供电不受任何影响。这样的设计,无疑保证了国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传输,为国航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郝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