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座远机位廊桥在首都机场建成并试运行。该廊桥采用钢框架结构,墙体为玻璃和金属板,安装有自动扶梯、侧挂式残疾人升降台,采用变频空调系统调节温度,可以极大改善远机位旅客的出行体验。
经常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在发现飞机停靠在有廊桥的机位时,总会感到比较高兴。经过短短一截廊桥就可以走到飞机客舱内,是非常方便舒适的体验。而如果飞机停靠在远机位,往往需要乘坐摆渡车,不仅用时长,而且携带行李挤摆渡车也不方便。遇到雨雪或酷暑等恶劣天气,体验会更差。
飞机是否停靠在远机位,受机场停机坪资源、飞机机型、进出港停留时间、航班后续航程等诸多因素影响。针对恶劣天气或运行高峰期间远机位乘机体验不佳的情况,民航作出了诸多努力,希望通过有效方式解决这一难题。增加近机位数量占比是根本性的办法,这需要机场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尽可能增加近机位,合理布局远机位。
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例,其采用中央放射的五指廊构型,旅客安检后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约600米,步行时间不超过8分钟;同时,这一设计为大兴机场带来了4公里的空侧延展长度,设置79个近机位,优于同等规模机场,可以让更多航班靠桥,减少旅客乘坐摆渡车的次数,在陆侧享受方便、愉悦的出行体验。
对于已经投运的机场,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航班架次的确限制了飞机靠桥率的提高。为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优化服务,一方面,机场应通过加强运行协同,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靠桥率。例如,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通过“长水常准”运行协同系统,在近机位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将航班靠桥率提高到80%。另一方面,应重视配套工程建设,缩短远机位摆渡时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三期扩建工程中建设了飞行区下穿通道,远机位服务车辆通过下穿通道穿越滑行道,时间缩短至2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摆渡效率。
与此同时,创新采用远距离廊桥、移动廊桥等新手段,实现舱门、廊桥、摆渡车的无缝衔接,缩短远机位上下客时间,也能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的出行服务。除首都机场创新推出远机位廊桥外,上海浦东机场推出的移动廊桥,在摆渡车与客梯车间搭起一个可移动、可遮挡的雨篷,不失为优化旅客远机位出行体验的可行办法。
优质的服务源自对出行流程的不断完善。让远机位离旅客更近一点,民航的服务就能离旅客的称赞更近一点。(《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诗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