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旅客王小姐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其在乘坐航班时从空中配餐中尝到了一小包香菇酱,感觉味道极佳,落地后就马上下单。她认为,在味道单一的航空餐食中出现的这些新鲜口味的点缀,感觉很好,希望更多航空餐都能有这种小改进。
近年来,部分航空餐食的口味备受争议。有旅客表示,看着一份“面目模糊”的米饭或者面条,实在提不起兴趣。其实,航企也在努力提升餐食质量,但受制于成本控制、食品安全、众口难调等因素,航空餐食距离旅客满意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升餐食品质,是航企和旅客共同关心的话题。王小姐的经历和建议,或许可以给航企带来更多启示:能否让航空餐食发挥广告效应,引入更多品牌供应商,从而成本降低,实现口味升级?
深入分析可知,让航空餐食发挥广告效应,对于旅客、航企和广告投放商来说均大有益处。对于旅客和航企而言,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享受更多的服务。比如有餐食企业赞助各种佐餐酱菜,那么就会在增加航企或者配餐公司收入的同时,丰富航空配餐的餐食种类,从而能在成本不变的基础上为旅客提供更优餐食。
对于广告投放商来说,航空餐食的广告效应十分明显。漫长旅途中,旅客无法自主购买和选择餐食,于是对餐食的关注度就会很高。在此情况下,一旦有新鲜、有特点的餐食或者小餐点出现在餐盘中,旅客就会立刻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迅速扩大品牌认知度。
当然,由于航空餐的高标准、严要求,很多食品并不适合进入航空餐谱。在此情况,航企和广告商可以考虑从配餐小点入手。比如,很多航空公司会在配餐中提供辣椒酱,此时,有意向的酱料生产商应紧抓商机,主动对接。
其实,此种做法并不鲜见。比如很多外航会在航空配餐中提供小包装的巧克力,有旅客就表示通过乘坐外航航班成了某巧克力品牌的粉丝。再比如,飞往星巴克发源地美国西雅图的某外航航班所提供的咖啡,都是不同口味的星巴克咖啡。鲜明的“主场优势”不仅让旅客得到更多美好体验,更是对一个品牌、甚至一座城市的形象都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美食不计其数,小吃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各地都有独具鲜明的代表食品。因此,航企可以在不同城市的航线上与当地特产生产商合作,尝试搭配不同的航空小食。一袋辣椒酱、一小块老火腿、一个鲜花饼……足以通过独特的味觉体验,在旅客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当然,考虑航空餐食的特殊性,航企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也要慎之又慎,严格把关,既要充分考虑该食品是否符合航空餐的特殊要求,又要保证品质始终如一,避免出现因为过于追求口味和利润,而忽视或降低标准。入选企业也要有长远眼光,对产品始终高标准、严要求,用航空餐食的标准来要求入选食品,并始终保持品质如一,才能让旅客机上机下体验一致。
航空餐食的广告精准投放度高,目标受众群体购买力强。只要味美质优,安全卫生,在市场销售实现“一飞冲天”并非天方夜谭,在丰富机上配餐口味方面也大有可为,最终实现旅客、航企和相关企业三方得益。(《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评论员李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