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华夏航空在内蒙古乌兰浩特机场首次实现 CRJ900NG型飞机停靠廊桥,“登机桥辅助接驳通道”从此进入大众视线,并受到了民航业界广泛关注。
践行真情服务 华夏航空助力支线机场服务品质提升
——支线飞机廊桥接驳设备推广会在兴义召开

2018年12月13日,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航空”)在贵州兴义组织召开了支线飞机廊桥接驳设备推广交流会,乌兰浩特机场、设备生产商深圳中集天达以及内蒙、新疆、贵州、甘肃、云南、广西、黑龙江、辽宁、青海、天津等地近20家干、支线机场参与了本次会议。
此次会议,华夏航空不仅邀请了内蒙古乌兰浩特机场对支线飞机停靠廊桥进行经验分享,还邀请了设备生产商深圳中集天达为各机场现场进行专业技术问题解答。
据悉,支线飞机停靠廊桥项目由华夏航空、乌兰浩特机场、深圳中集天达三方共同合作,先后经历了市场调研分析、研发试验、设备制造、鉴定校验、机场试运行、正式全面推广等阶段,于2017年12月在内蒙古乌兰浩特机场首次投入使用。
目前,华夏航空已完成了国内17家机场的验证并陆续投入使用。
合作共赢 为提升服务品质共同努力
基于切实为旅客提供真情服务、提高国家支线航空服务质量这一共同目标,华夏航空与乌兰浩特机场、深圳中集天达通力合作,乌兰浩特机场从廊桥接驳设备研发到第三方鉴定,从投入使用到后期推广等多个环节,提供了全面的配合与支持。
作为全国首家使用廊桥接驳设备的单位,乌兰浩特机场在会上回顾了整个研发历程,分享了设备使用经验,并强调,在民航领域,对设备的要求非常严格,任何飞机保障设备,均需通过民航专业机构的鉴定认证,接驳设备也不例外,需要通过持续的验证和改进来确保旅客安全和航空器安全。
与此同时,乌兰浩特机场还于2018年建立了登机桥辅助接驳通道培训基地,预计在2019年第二季度正式开设培训班,为支线飞机停靠廊桥的普及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护航 为安全运行添砖加瓦
众所周知,全国机场90%以上的廊桥均由深圳中集天达生产,而华夏航空及支线机场所使用的廊桥接驳通道设备,同样产自中集天达,采用同一设备生产商的优势在于,生产商可以根据机场廊桥的实际情况,匹配合适的应用方案,为机场与航空器的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供从廊桥到登机桥辅助接驳通道的全链条服务。
会议上,深圳中集天达分别对廊桥技术标准、支线飞机登机桥辅助接驳设备的技术标准进行了讲解,解答了登机桥辅助接驳通道与廊桥配合使用中存在的技术疑问,并现场演示了设备各项操作的关键点。同时表示,将在接驳设备后续的设计中不断完善,以解决国内部分机场廊桥高度与支线机型匹配的问题。设备生产商的支持为支线飞机停靠廊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会议结束后,所有与会单位领导前往兴义机场停机坪,现场观摩了华夏航空CRJ900NG型飞机使用接驳设备停靠廊桥的全过程,看着旅客走出飞机舱门,从登机桥辅助接驳通道直接进入候机楼,纷纷感叹,这虽然只是廊桥向前延伸的一小步,却是民航创新的一大步。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专注支线运营的航空公司,华夏航空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搭建中国支线航空运输网络的重任,力求在经营模式、运行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致力于探索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支线航空发展模式,廊桥接驳设备的全面施行,将能更好、更快的接驳干支航班,实现快速过站,提高旅客出行的便利性,提升支线机场的服务品质。
华夏航空也将以此为契机,为老百姓创造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为支线航空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陈芏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