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张磊 报道:从保障城市平安的巡逻任务,到在各类应急演练中扮演重要角色,再到突发意外时开展转运……在上海,市民们最熟悉的直升机机队,或许就是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了。而在这支队伍里,说起机务工程师李勇刚,大家的第一印象便是,这是一位真正“痴迷”专业的机务人,他对直升机、对机务工作有着发自肺腑的匠心与热情。日前,本报记者走进警航队,零距离接触这位从军营到警营的“机务迷”。



工作中的李勇刚
常人眼中的挑战,机务迷眼中的享受
和李勇刚面对面,你会从他的神情里,读到对机务工作、对直升机的感情。许多常人眼里的挑战、压力,在他心中,是对机务这个专业、这份责任的享受。
我叫李勇刚,跟直升机、跟机务工作打交道,已经28年了。现在我是一名警航的机务工程师,而刚开始学习机务则是在部队。1990年底,我参军入伍,从家乡湖北到了成都,成为陆军航空兵部队的一员。完成新兵训练以后,我被选派到北京,参加黑鹰直升机的机务维修培训,先是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液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这些理论课程,再是师父手把手实际带教,前前后后学了半年多。完成学习之后,在陆航部队十年的军营生涯,“黑鹰”是我的伙伴,我也爱上了这一行、爱上了直升机。
转业之后,我先去地方通航公司,2008年又到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当上了一名穿警服的机务工程师。在警航,接触、保障最多的,就是EC-135,至今在警航经历过最大的职业挑战,也是因为EC-135。
那是警航第一次给EC-135做飞行2500小时之后的定检,也是这款直升机最高标准的定检。咱们警航对于此类任务,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引入外部MRO的,而我总想试一试,所以就向领导申请了自己牵头负责,也得到了信任。在正式定检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确实非常多,通读手册、制作工卡、准备工具设备,还要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备件备料的库存情况……作为牵头的负责人,如果你不喜欢这份工作,一定会觉得是压力,但要是爱上机务、爱上飞机,你会很享受从准备到成功的过程。为了这项任务,我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仔细对照手册,明确定检的各项要求,然后设计方案、逐一设计好每个任务的每份工单,梳理预订好所有必需的航材;最终,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和一步步实施,同事们根据我设计的定检方案、开出的工单,团队协作配合,按照预想顺利地完成各环节任务。看着直升机最终成功实现定检,这种成就感真是最畅快的喜悦。

深夜爱擦飞机,业余爱读手册
在上海警航,李勇刚加班到深夜、一个人去机库擦直升机的“爱好”,不少同事都知道。而大家未必了解的是,他回家之后的一大业余爱好,也是看各种不同机型直升机的手册……在李勇刚的心得里,这些都是自己成长的一部分。
确实,就像同事们说的,我晚上会去机库看飞机、擦一擦、比比划划,那是因为,这是让自己静下心来,熟悉所维护、检修的直升机的好方法。
一架飞机上,每件航材可以用多久、下一次定检的时候需要更换哪些,按照厂家标准流程来安排,当然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做久了机务、你又愿意琢磨自己保障的飞机,有时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因为直升机每件航材本身的比价、采购耗时不同,单位也有自己的采购制度和流程,要让飞机尽可能实现出勤的高可靠率,最好能在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每一次维修、定检,梳理出最合适所在单位、所保障机型的周期。晚上用工作之外的时间擦飞机、看飞机,就能最安静、最投入地观察眼前的这架直升机,还能打开细看直升机的主要零部件,不漏过每一个显示航材寿命消耗的细节,互相比对,然后理出自己思路,也能用来提醒负责航材采购的同事,怎样安排检修保障、航材更新的节奏。这么做,比起简单照抄标准效率更高。
下班回到家,看各种机型的手册是我喜欢的业余生活。警航机务工作本身接触的机型有限,但做好一名机务工作者,你得意识到,航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机型之间,有太多可以触类旁通的地方;各种型号的手册,有些是以前的战友、同事、同行分享的,也有些是我在各种专业论坛下载的;每一型号的直升机,其实都是航空科技的结晶,凭一个人的力量穷尽哪怕一本手册都很难,而不断研读下去,就会不断有新收获。

李勇刚(左一)和同事配合开展机务工作

李勇刚(左一)与警航同事们互相配合
机械、英语、计算机,在“跨界”中成长
从2014年开始,继EC-135之后,李勇刚又开始担负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新引进的Ka-32直升机机务工作。而在正式接过这份任务之前,他已经把直升机的英文版手册当作了手边读物。
其实,我原先的英语水平不怎么样,直到现在,日常会话还是要时常跟儿子请教,但专业英语,我乐意去啃。
当初在部队,黑鹰直升机的维修手册原本是全英文的,为了方便机务人员维修,又出了中文翻译版,大家平时也习惯了看中文的;但我熟悉“黑鹰”之后,还是想去读原版。那时资料室保管员有点惊讶地问我,全英文的,你看得懂吗?我回答说,正因为看不懂才要学,好比一个学文学的学生,不去研读原汁原味的名著,只看译本、赏析文章,能力怎么上得去?
除了英语,做好一个机务,计算机能力也是必需的跨界技能。做这份工作越久,越会觉得数据积累、分析的价值,这时候,良好的数据库软件操作能力就是你的好帮手。另外,在学习、阅读机型手册的过程中,我也会有自己的心得,只有掌握熟练的PDF编辑技术,才能自己在手册电子文档里增加内容、添上提醒和分析,为以后的长期工作带来便利和支持,事实上,接Ka-32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
其实,不单在本职岗位之外,就是在这个工作内部,也有许多可以跨界的地方。机务日常操作可能很琐碎,你平时打交道的兴许只是眼前这一个型号、负责的这一块专业,可能是电子,又可能是机械。但直升机其实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完整地去看,才能读懂它。Ka-32来了之后,虽然我的日常工作是负责机械设备,但我特别喜欢了解、分析它的发动机。因为Ka-32的发动机是机械结构的,看着每一个机械零部件怎么衔接、传动,再对照比较,你就会对其他直升机机型上,使用电子设备传输信号的发动机,对它们电路的结构、对其中电子信号的传输,有更深入、更直观的理解,这是一种很愉悦的学习成长。

李勇刚保障警航任务
这个夏天,李勇刚有了新的任务——作为业务骨干到法国接受培训、保障新机型,他的“痴心”之路,又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