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小A机长开始了新年的第一班飞行,上海—北京。两天前,小A机长的朋友圈就被雾霾话题所占据,北京天气一直报有重度霾,能见度低,对航班运行影响较大,这不禁让他对今天的飞行多了几分担忧。
到了飞行部,跟副驾驶一见面,就看到他脸上也写满了无奈。
“机长,你看,北京能见度只有200m。”副驾一边指着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一边说着。
“是啊,都是雾霾惹得祸。”小A一边调侃儿,一边宽慰道:‘还好,预报11时后天气转好,咱们延误时间应该不长。”
上了飞机,正常做完准备工作之余,小A还和副驾驶一起复习了低能见运行预案。在等待两个小时后,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北京天气转好,飞机起飞了。
高空万里无云。巡航中,能看到天际线上面是碧澄如洗的蓝天,下面却是黄褐如土的雾霾,由南向北,越发明显。看着地平线下方的雾霾,副驾驶不禁感慨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雾霾君’请出中国。”小A一乐,接上话茬,说:“你知道吗,现代大型客机的油耗换算到每名旅客身上,其实与经济型轿车的油耗相当。只是飞机由于在高空作业,污染物的排放更容易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据统计,航空业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5%,比大多数国家全国的排放量还多呢。”
听到此处,副驾驶不禁咂嘴:“想不到积少成多,我们也成了邀请‘雾霾君’的主力部队。”是啊,一边是实实在在的需求,一边是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所思所想顿时让小A一阵揪心。
“咱们飞行员能做点什么吗?”小A抛出这个问题。
“地面使用地面空调和电源,起飞时执行减推力程序。”副驾驶略微思索,说出了两条措施。
“不错!”小A鼓励道,“其实咱们公司颁布了绿色程序,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一下。”小A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电子飞行手册,指着相应程序说:“你看,在性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如果使用形态三落地并使用慢车反推,可以缩短飞机在空中消耗的时间,减少反推噪音污染,这样做也减少了油耗。此外,针对北京滑行时间较长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考虑落地后单发滑行。”于是,在和副驾驶一道研究了北京的天气、道面情况,并计算飞机性能满足执行上述绿色程序后,确定了相应的程序。下降、落地、滑行、进位。一整套绿色程序执行下来,小A和副驾驶都感觉收获颇丰,不仅是飞行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为节能减排作出了一点贡献。
坐在驾驶舱,向外打量,空气像填满了若干层黄褐色的轻纱,原本中午不能直视的太阳,也黄澄澄的,像极了小时候坐在蚊帐里,看着白织灯的感觉。小A戴上口罩,下去加油。白色机身上勾勒出的缕缕土黄色条纹,是飞机穿过雾霾留下的痕迹。
看着沾染着尘土的飞机,透过口罩呼吸着带味儿的空气,小A陷入了沉思。是的,对于雾霾,我们可以选择戏谑、自我欺骗、逃避等,谁都不用对雾霾负责,因为我们只是普罗大众的一员,抗击雾霾,似乎应该是政府的事情。那么多煤炭燃烧,那么多污染企业,那么多尾气排放,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改变的。但,在这片天空下,与“雾霾君”的对话不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身份的高低而不同。也许正像那句话说的,阳光、水和空气,这些看似免费的东西,其实是最昂贵的。
与“雾霾君”的对话,还会持续很久。希望在告别它之前,我们学会多一份主动,多一份责任。(《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刘昕 作者单位:东航上海飞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