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航班的空嫂
在上海,回顾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热点,“空嫂”无疑是少不了的关键词。20多年前,如今已经与东航联合重组的上海航空,开民航行业先河、从下岗女工之中招聘空中乘务员,轰动一时。空嫂们自强不息、从职场中途遇到下岗的低谷中走出来,在万米高空开始了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春天。上航客舱部的资深乘务员施松蓉,就是空嫂群体中的典型代表。
空嫂们入职之初参加培训
民航头一回 “空嫂”来了
1994年岁末,上海航空公司刊登在上海《新民晚报》上的一则招聘启事,激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上航要招“空嫂”了。
今天,人们早已熟悉了年长的空中乘务员乃至男空乘,但在20多年前,中国民航的客舱服务岗位上还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女孩,“空姐”这个称呼在社会大众中被与乘务员划上了等号。上航的空嫂招聘,让当时的人们觉得非常新鲜。
上世纪90年代,正值上海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大量被取代,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上海纺织业首当其冲,近100万的产业工人面临下岗再就业。在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形势下,下岗职工、尤其是数十万纺织女工能否顺利再就业,事关整个城市,事关千家万户。
上航因此决定,从上海纺织系统已婚的下岗女职工中招聘空中乘务员,用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用人单位。
虽然当时只是招收18名空嫂,但是这条新闻却在上海市民乃至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发酵。一时间,空嫂成为上海街头人人耳熟能详的热词。
最终,招聘活动共吸引了2317名纺织女工报名,通过初试、复试、体检、政审,最后有18人被录取,她们中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28岁,施松蓉就在其中。
就这样,中国民航的队伍里,出现了“空嫂”这个新生事物。
上海纺织系统欢送空嫂
纺织厂党支部书记 变身空中乘务员
1994年空嫂招聘时,施松蓉在上海第七毛纺织厂工作,还担任党支部书记,在报纸上看到招聘信息,她既心动又犹豫。在上海,纺织业这样的传统产业迅速收缩,作为纺织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迫在眉睫;但她也有点担心,“看上去很美”又似乎“高大上”的民航岗位,自己能胜任吗?
不过纺织厂的同事们很支持施松蓉去试试看,同事觉得她作为党员,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都很突出。在大家的鼓励下,施松蓉赶在招聘时限的最后一天报了名。她平时不怎么爱打扮,面试前才特地赶去当时最好的南京理发店烫了头,化了淡妆,穿上了最时髦的一件蝙蝠袖上衣。“总归要时髦漂亮些的”,是施松蓉对“空乘”这一职业最初的想象。
施松蓉还记得,在招聘中脱颖而出后,纺织系统给18位空嫂开欢送会,在场的很多人都流泪了。“就像出嫁的女儿一样,有激动,有不舍,也有对未来的一丝迷茫”,施松蓉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毕竟,从纺织到民航,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而空嫂的出现,也给更多正在人生低谷中的下岗工人带来了希望。当时的民航,对许多普通人来说,还是一种带着几分“奢侈品”气息的行业,如果航空公司都能接受下岗工人,自然会给其他行业营造示范效应。
为了适应新岗位的变化,也为了证明自己和下岗女工群体的能力,施松蓉和空嫂同事咬着筷子练习笑容、在公交车上学习英语、在烈日下参加军训、对着镜子训练仪态。空嫂们过去习惯了说上海话,刚开始客舱普通话播报不够标准、也有些怯场,就跟着广播和同事反复操练,还拿着话筒练习唱歌给自己壮胆;空乘岗位对平衡能力要求高,她们就去锦江乐园坐转盘适应……
施松蓉记得,最终以优秀成绩通过考核、登上航班时,自己耳畔始终回响着教员的叮嘱:“面对旅客的时候,不能以自己没有经验推脱,你就得表现出符合这个岗位的职业素养。”而此时,她已经胸有成竹。
空嫂们在航班上准备餐食
东航客舱“空嫂” 不再是新鲜事
成为乘务员后,施松蓉经历过很多难忘的时刻:航班延误、有人不肯下机时的棘手问题处理,突发状况、航班降落时看到停机坪上救护车的有惊无险,但她从没有后悔过选择这个职业。而随着东上航联合重组,施松蓉和空嫂们又加入了东航大家庭。
光阴荏苒,空嫂群体用自己的勤奋、敬业,赢得了旅客和同事们的认同。也让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空中乘务岗位不再和“空姐”划上等号。因为工作出色、又有管理经验,施松蓉后来走上了上航客舱部工会主席的工作岗位。
与年轻空姐们相比,虽然空嫂在年龄上不占优势,但她们有过从女孩到妻子再到母亲的角色转换,生活经验丰富,往往更具亲和力,更懂得贴心地照顾旅客。
也正是第一批空嫂的出色表现,让年龄门槛在东航的招乘工作中逐渐放宽;虽然带有时代特色的下岗再就业大潮如今早已结束,但空嫂群体在东航的乘务岗位上早已不是新鲜事。
2013年,东航官网发布信息,将专场招聘10名“空嫂”,当时就吸引了上百名妈妈们争相报名。在招聘现场,不少应聘者都说,曾经听过首批空嫂的故事,因为他们的成功转型而深受鼓舞,所以才来东航报名、希望一圆蓝天梦想。
今年7月16日,东航新一批次上海地区乘务员、航空安全员招聘会在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这是东航首度将应聘考生年龄全面放宽至32周岁,也迎来了历年最大规模的报名潮,共有9498人报名参加招考,创历史新高。
如今,施松蓉等首批空嫂大多已经或即将退休,近年来入职东航的空嫂们已不再是万米高空的新闻人物,却成为客舱服务的中坚力量。(《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王瑶、陆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