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9日,由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制造的国产运7飞机,第一次载客飞行成功,完成了从合肥到上海航线的飞行。从这天起,我国民航客运结束了长期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1987年4月23日,运7飞机执飞沈阳—平壤国际航线成功,这是国产客机首次执飞国际航线。在随后的几年里,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使用运7飞机进行航班运行,运7飞机一度成为中国民航的主力机型,每天承担的航班任务占全国航班总数的1/5。

中国民航B3486号运7-100飞机,曾由中国北方航空公司运营。
运7飞机作出的更深层次的贡献在于为我国飞机研制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了研制运7飞机,首次完成了国外先进飞机的全面测绘工作,首次完成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研制,首次对飞机机体进行了静力试验和金属疲劳试验,首次进行了飞机空气动力试验,首次进行了单发试飞试验。
通过对运7飞机的研制和使用,中国飞机制造者总结出了全套的飞机设计制造流程和理论,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些经验对我国设计制造大飞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现在我国远销海外的MA60和MA600支线飞机就是以运7飞机为基础研制出来的。

明信片上的运7-100飞机(机号B3455),该飞机早期划归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执管;飞机退役后,B3455这一飞机于2010年2月重新启用,被幸福航空公司MA60(新舟60)飞机使用。
运7飞机优点众多:首先,从安全性上讲,运7飞机从交付使用至今,没有因为设计制造质量、技术服务和产品支援等问题发生过等级事故,这在当今飞机机型中是少有的。其次,从经济效益上讲,众所周知,涡轮螺旋桨飞机在以5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时与涡扇、涡喷飞机相比,有燃油消耗率低、经济效率高的优点。再其次,运7飞机温度特性佳,高原适飞性强,对机场条件要求不高,甚至可以在草地跑道或土跑道上进行起飞和降落。最后,它是中、大型机过渡训练的理想机型,因为飞机重量大、惯性大,飞机五边进近速度和跑道入口速度与大飞机相近。
如果以现在的标准来审视运7飞机,运7飞机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运7飞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然而,运7飞机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机型,被我们一直使用至今,证明了运7飞机的价值。可以说,运7飞机对中国民用航空的影响和贡献是历史性的。(《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冯宇)

已退役的中国北方航空公司运7-100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