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冯任驰、习悦 报道: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光荣时刻,湖北机场集团武汉天河机场安检站员工李迪,作为预备役部队方阵的一员,英姿飒爽、步伐铿锵地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这是李迪个人的崇高荣誉,更是湖北机场集团的骄傲。
李迪是武汉天河机场安全检查站旅检二大队护卫员。2019年携笔从戎,以大学生士兵身份加入陆军野战军装甲兵部队,将青春热血熔铸在装甲战车的轰鸣里;如今褪下军装换工装,成为一名武汉机场安检护卫员,以军人的严谨细致守护旅客出行平安。2025年,他再添光荣身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预备役方阵成员,9月3日,这位民航安检“空防卫士”迈着正步踏过长安街,续写与祖国荣光交织的篇章。

十年圆梦的“军旅缘分”
“缘”——缘字轻浅,却藏着跨越十载的赤子心
2015年,还是高中生的李迪守在电视机前,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画面撞进眼底,三军仪仗队身着礼服,肩扛使命、胸挺担当,正步踏得坚定,口号振奋人心。当方阵缓缓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时,“参军去!”的阅兵梦种子,就此深埋在他心中。

(本文图片均由湖北机场集团提供)
2019年,他响应征兵号召圆了军营梦,却遗憾与现役阅兵擦肩而过;2024年入职武汉机场,他把对军营的眷恋,藏进安检工作的每一次检查、每一回引导里。2025年3月8日,入职仅半年的他在朋友婚礼的喧闹中,接到紧急召回电话:“3月10日赴京参加重要任务!”突如其来的“缘分”,让他十年的期待终于有了回响。单位第一时间给出支持:“全力配合你的任务!”领导拍着他的肩说:“去完成你的阅兵梦,岗位永远为你留着!”一句话卸下了他所有后顾之忧。
“首次合练时,我与方阵战友一起昂首阔步,高喊口号,当正步踏过天安门的那一刻,泪水混着汗水流下,十年前在电视里仰望的场景,如今真真切切踩在了自己脚下!”回忆起当时的画面,李迪依旧难掩激动。
钢铁意志扛住“阅兵标尺”
“值”——这是李迪对178天集训征程最直接的概括
迎着晨曦练正步,伴着星光收队形,每天的训练从清晨6点持续到深夜10点半,站军姿、练踢腿、走连贯正步,再到齐步行进、排面合练,手抽筋、腿踢肿、脚磨烂早已是常态。“在这里练过的正步,加起来能从北京走回武汉。”李迪笑着说,“但身体的疲惫远不是最煎熬的。”
预备役方阵的选拔标准严苛,900余名初选者同台竞技,其中100余名是三军仪仗队退伍标兵,最终仅200余个名额能站上长安街。“刚到集训队,看到仪仗队标兵的动作,才知道自己差距有多大。”为了留在最终方阵,李迪每天主动拉着教官加练到深夜12点,“每一个动作都要对标‘毫米级’标准——踢腿高度30厘米、步幅75厘米、摆臂幅度精准到厘米,差一点都要重新练。”
夏日的北京酷暑难耐,训练场上没有任何遮蔽物,地面温度最高达50℃,一次军姿训练就要保持2小时纹丝不动。“最难忘的是第二次大合练,从下午5点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5点。彻夜的高强度训练中,我靠掐虎口方式保持清醒,咬牙坚持到最后。”训练场上没有军衔差别,无论军官还是士兵,只有专业能力才是唯一的标准,“苦不苦,想想民族屈辱;累不累,想想抗战先辈。我踢的每一步正步,都连着天安门广场;流的每一滴汗,都是在传承抗战精神。”
每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9轮大选拔,这位26岁的退伍装甲兵,最终凭借“拼意志”的执着信念,站上了梦想中的长安街。
无上荣光践行“受阅使命”
“燃”——这场受阅沉淀的一身荣光,终化作他胸腔里滚烫不息的“燃”
“‘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中央军委领导在动员誓师大会上讲的这一句直击我内心,以前听这句话,总觉得离自己很远;直到亲身经历、亲耳听到,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分量。”李迪至今记得,当时全场将士齐声应答的轰鸣,像惊雷落在心底,让他更懂这场阅兵不只是“走正步”,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受阅”。
当分列式进行曲真正响彻长安街,李迪与300余名战友组成的预备役方阵迈着铿锵步伐向前,肩线如刀削、步幅如尺量,每一次摆臂都带着军人的刚毅,每一步落地都踩着历史的回响,这一刻,誓师大会上的“分量”终于化作胸腔里滚烫的“燃”。
是致敬历史的民族之燃。抗战胜利80周年的荣光里,每一面飘过天安门的旗帜都印着先辈的足迹,每一步正步都踩着民族的记忆。“当方阵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我忽然懂了‘传承’的重量,我们踢的不是普通的正步,是替抗战先辈看一眼如今的盛世,是把不屈的民族精神,以最整齐的姿态展给世界看。”李迪的眼神坚毅,这种与历史对话的震撼,让属于民族的自豪感在胸腔里“燃”起来,成为跨越80年的精神接力。
是十年逐梦的个人之燃。从2015年电视前仰望的高中生,到2025年长安街上受阅的预备役军人,十年间“参军”“阅兵”的念头从未冷却。当脚掌实实在在踏过曾在梦里反复出现的路面,当耳边响起群众的欢呼,李迪的眼眶又一次湿润:“十年前埋下的种子,今天终于‘燃’成了火炬。那种梦想成真的激动,比训练时50℃的地面更滚烫,连呼吸都带着热血的温度。”
是人生跨越的成长之燃。从装甲战车炮长,到机场安检的“空防人”,再到阅兵方阵的受阅者,身份在变,但军人的坚守从未改变。即将回到安检通道,李迪说:“阅兵场的‘燃’不是终点,而是火种——捍卫“两个绝对安全”,守护旅客平安的每一分钟,都是把这份‘燃’续到安检岗位上,让军人的担当在每一次值守、每一次检查中发光。”这份把荣光转化为责任的清醒,让他的人生在不同赛道上持续“燃”动,也让“退伍老兵的安检新员”故事,有了更长久的感染力。
从安检通道到长安街,178天的征程里,“缘”是初心的起点,“值”是奋斗的答案,“燃”是李迪与祖国荣光同行的模样——是民族记忆的滚烫延续,是个人梦想的热烈绽放,更是平凡岗位上永不褪色的军人担当。(编辑:许浩存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