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倩 报道:2025年暑运(7月1日~8月31日)期间,内蒙古机场集团顺利完成为期62天的暑运保障任务。内蒙古机场集团持续锚定干支联动战略,通过协调运力供给,增加航线密度,抢抓出行季客流等精准举措,为旅客建起“通达全国、畅游北疆”的便捷空中通道。
暑运期间,内蒙古机场集团完成运输起降架次5.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1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万吨。其中,呼和浩特机场完成运输起降2.4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02.4万人次;各支线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14.6万人次,占集团总量的51%。
旅客流量流向方面,暑运出行需求高度集中。区内出行主要方向集中在呼伦贝尔、赤峰、通辽、锡林浩特、乌兰浩特等城市,迎来大量探亲、旅游旅客;区外出行方面主要为南京、郑州、青岛、广州、成都、杭州等重点旅游城市,航线需求持续旺盛。
织密“核心枢纽网”,夯实辐射根基
为强化呼和浩特机场枢纽辐射能力,内蒙古机场集团联动航司加大运力投放,成都航空在呼和浩特机场新增2架A320驻场运力,执行呼和浩特至青岛、通辽、赤峰、海拉尔、乌兰浩特、锡林浩特等航线;国航及华夏航各增投1架驻场运力,执行呼和浩特至杭州、昆明早出港航线航班,满足旅客早间出行需求。同时,加密呼和浩特至桂林、南京、长沙、重庆、成都等热门旅游航线,并在乌鲁木齐、南京、昆明、广州、杭州、成都等重点航线,更换宽体机执飞,既提升航线运输效率,又显著优化旅客出行体验。
织优“干支联动网”,强化整体效能
为深化干支协同,内蒙古机场集团推进呼和浩特机场至区内航线航班加密布局。暑运期间,呼和浩特机场至赤峰、呼伦贝尔、乌兰浩特、通辽、锡林浩特等城市的航班频次均实现加密。其中,至呼伦贝尔日均航班量约11班,至赤峰日均航班量约10班,至锡林浩特日均航班量约9班,至通辽日均航班量约9班左右,至乌兰浩特日均航班量约8班。“呼支”网络,将首府与区内主要旅游城市紧密串联、暑运期间呼支航线完成旅客吞吐量67.9万人次,“经呼飞”中转旅客量为32.6万人次。
织细“支线互联网”,畅通末梢循环
内蒙古机场集团在向区外拓展航线的同时向内深耕,持续完善“支支通”航线网络布局,新增10条“支支通”航线,助力区内旅客便捷出行。其中,包头、乌兰浩特机场增投2架驻场运力,新增包头至加格达奇、霍林河航线,锡林浩特至霍林河航线。恢复乌兰浩特至锡林浩特、鄂尔多斯以及乌海的航线。另外,乌兰浩特至阿尔山、乌海至锡林浩特两条航线启用A320机型执飞,调整后大幅增加了航班座位数量,更提升了旅客的乘机舒适度。此外,“支支通”以航旅深度融合为核心发展策略,积极协调当地各方资源,精心打造“支支通+旅游”的创新融合模式,助力区域协同发展迈向新高度。暑运期间“支支通”航线共执行1.0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76.8万人次,占集团总量的12.4%。
织广“跨境联通网”,拓展开放维度
内蒙古机场集团积极推动内蒙古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落实“五大任务”,以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扩容为抓手,助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走深走实。通过加密呼和浩特机场加密至蒙古国乌兰巴托航线及恢复至韩国首尔航线,二连浩特机场恢复至蒙古国乌兰巴托航线,呼伦贝尔机场季节性开通至香港航线,为跨境出行、旅游交流及经贸合作架起高效便捷的“空中通道”。
暑运周期已落下帷幕,内蒙古机场集团将持续以航空主业为核心,在航线网络建设上深耕细作、创新突破,始终以旅客需求为根本导向,全力打造“安全、快捷、通达、舒适”的特色航空服务,为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升级民众出行体验贡献民航力量。(编辑:陈虹莹 校对:张彤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