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高英发 报道:“怎么又是远机位,又要坐摆渡车?是为了省钱吗?”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在厦门乘坐厦航航班的旅客会有这样的疑问。众所周知,旅客经由廊桥登机,效率和舒适度都高于乘坐摆渡车。之所以使用远机位,根本原因在于廊桥资源难以完全跟上旅客量、航班量增长节奏。对此,厦航主动出击,通过优化资源调度和升级服务细节,全力提高靠桥率,同时改善远机位出行体验。

(厦门机场供图)
厦门机场T3航站楼是厦航航班的核心运行区域,这里共设有14座登机廊桥。每座廊桥每天要服务21个国内航班,远超10班/座的行业平均水平。即便机场方已通过最大化调度让廊桥高效运转、几乎无闲置,厦航作为厦门机场航班数量占比最高的航空公司,每逢早晚高峰时段,或是遇到航班临时调配、设施维护等情况,难免需要启用远机位。
为了减少远机位使用频次,厦航一直在主动探索现有资源的最优利用方式。每天夜间,专门团队会梳理次日的停机位计划,对于中转联程旅客集中、老年旅客占比高的航班,会优先安排靠桥,最大程度降低特殊群体的出行不便。同时,机务团队平均每天要完成70架次的飞机拖拽作业,通过这样的“腾挪”操作,为更多航班争取宝贵的廊桥资源。
即便启用远机位,厦航也在细节上持续升级服务,消解旅客的不便。如今在厦门机场远机位登机口的重点区域,连贯式晴雨棚已从登机口延伸至摆渡车停靠点,解决了旅客露天赶车时“雨天淋雨、晴天暴晒”的痛点。在严守机坪安全规范的前提下,还尽可能缩短摆渡车与客梯车的停靠距离,减少旅客的步行路程。针对高峰时段摆渡车拥挤的问题,地面服务保障团队会根据实时旅客数量动态增加班次,避免旅客长时间等待或拥挤乘车。
当然,随着厦门翔安新机场通航进入倒计时,这个问题或将迎刃而解——届时将配备196个机位,其中包含78座登机廊桥,有望从根本上缓解厦门机场廊桥资源紧张的问题。在当前的过渡阶段,厦航表示会持续收集旅客反馈,一边继续优化靠桥率,一边细化远机位服务保障,力求让每一位旅客的出行都能更舒心、更安心。(编辑:许浩存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