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管文佳 报道:5月13日,中豫航空集团联合课题组成员单位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在郑州机场召开全球航空物流“双枢纽”合作模式研究课题启动会暨理论研究论证会,会议由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常晓涛主持,中豫航空集团总经理柳建民、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刘宝树、中豫航空集团副总经理王兵出席会议。此次会议还邀请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杨国庆等7位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民航河南监管局到会指导,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郑州海关、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南航物流河南分公司、中国物流集团国际速递公司等6家单位共聚一堂,共商共话航空物流“双枢纽”合作模式。
中豫航空集团总经理柳建民在致辞时表示,本次课题研究既是遵循国家“一带一路”“空中丝绸之路”战略指引的丰富拓展,又是理论结合实践深化“产学研”加快成果转化落地的积极探索与尝试,要深挖模式机理,把握“双枢纽”业态规律,探索合作范式,形成可落地、可复制推广经验。未来要以“双枢纽”为支点,构建覆盖五大洲的自主可控航空物流网络,力争实现“三个一批”,即巩固一批成熟枢纽、培育一批新兴节点、创新一批合作机制,提升河南在全球航空物流领域的话语权。
课题负责人、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常晓涛表示,此次课题研究将依托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应用场景中试平台,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国际机构资源,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合作构建理论框架,引入国家级高端智库资源,与马来西亚榴莲公会等行业协会对接市场需求,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机制,共同研究探索“双枢纽”合作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球其他区域的推广路径,形成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双枢纽”深化提升发展之路,推动“双枢纽”合作模式从“郑州经验”上升为“中国方案”。
据了解,“双枢纽”合作模式本质是以协同共建空中交通走廊为基础,通过货物流动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互动,实现两地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十余年来,河南省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支点架设贯通亚欧美的空中桥梁,在“双枢纽”合作模式方面形成了郑州—卢森堡、郑州—布达佩斯、郑州—吉隆坡三大标志性成果,验证了“双枢纽”合作模式在提升物流效率、增强产业链韧性、促进区域经济协同等方面的价值。其中,郑州—卢森堡合作模式是通过资本纽带,构建覆盖全球24国200余城市的货运网络,货运量突破100万吨,投资收益超百亿元,成为中欧合作的典范;郑州—布达佩斯合作模式首创海外货站资源互换与信息互通,被纳入民航局《海外货站建设指南》,促进了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深度融合;郑州—吉隆坡合作模式致力于以榴莲专线撬动东盟市场,同步推进客货运航线、冷链与园区合作,形成“通道经济→平台经济→生态经济”的价值跃升闭环,树立RCEP区域合作新标杆。(编辑:李佳洹 校对:许浩存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