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吕文博 报道:9月12日,青岛机场联合青岛市残联开展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体验活动。青岛市残联、青岛市聋协、市北区肢协、崂山区盲协与当地相关媒体代表参加此次活动。青岛机场本着“从特殊旅客的视角出发”的原则,通过无障碍环境体验活动“补短增优”,保障残疾人等特殊旅客群体充分享受机场“宾至如归”的特色乘机服务。

活动小组成员现场体验了青岛机场“全流程”的无障碍设施,了解了青岛机场的“爱心关怀”服务,参加人员就无障碍服务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并结合特殊旅客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意见建议。
近年来,青岛机场始终坚持“服务有爱,畅行无碍”的工作理念,针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旅客群体,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全方位地为特殊旅客群体提供更便捷、更舒心的乘机出行服务。


在高标准配置无障碍服务设施方面,青岛机场设立了无障碍停车位82个、无障碍电梯74部、无障碍卫生间80间、无障碍饮水机87处、爱心休息区18处……设施配置数量大幅超过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并且覆盖到旅客从出发至到达的每一个环节,确保特殊旅客群体的保障设施“就在身边”。

青岛机场还全天候接收爱心服务预约。特殊旅客或其家属可在乘机前通过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96567或使用青岛机场App进行预约,青岛机场服务志愿者就会为其提供“全程陪伴”,让航空出行变得更美好。同时,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旅促会”)的全面统筹下,青岛机场集团联合基地航企、高地铁等旅促会成员单位,推出了轮椅“门到门”服务,为特殊旅客提供从“舱门”到“车门”的进出港全流程轮椅服务,旅客可在高地铁站、停车楼、航站楼、飞机转换的每个环节都享有“免费轮椅、专人手推”服务,让每个轮椅旅客都能感受到青岛民航的“畅行无忧”体验。

青岛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坚持把“四型机场”建设作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紧紧围绕“人文机场”建设理念,不断完善特殊旅客出行保障服务体系。在服务感受方面,青岛机场实行“首问责任制”“首看责任制”,对特殊旅客群体“主动发现、主动服务、主动询问、主动上前”,解决旅客出行的疑虑问题;在隐私保护方面,青岛机场在值机、预安检、安检各环节均设置了无障碍绿色通道,同时在安全区域设置了私密检查间,充分保护残疾人旅客的隐私;在关怀赋能方面,青岛机场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为南行的特殊旅客提供冬衣寄存服务,安检通道后方还设置了电瓶摆渡车接驳服务,尽可能地减少特殊旅客的步行距离;在体制机制方面,青岛机场制定了《特殊旅客服务保障手册》,定期开展手语、AED等服务培训,不断提升服务人员专业能力,为“无碍”出行赋能。

(本文图片均由青岛机场提供)
青岛机场始终秉承“人民航空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践行“以人为本”的系统思维,未来也将广泛考虑特殊旅客群体的实际需要,提供更安全、更舒适和更便捷的航空出行服务,通过更加精细的无障碍出行动线、更加精准的服务举措,让“有爱”服务陪伴抵达“无碍”出行的每个细节。(编辑:王亚玲 校对:李季威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