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锡林浩特机场:挖掘中转市场潜能助力“干支通,全网联”航空网络建设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2-04-11 14:02:00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海英 报道:围绕扩大锡林郭勒地区至区内机场间的互联互通航空需求和增强运输生产恢复动力,锡林浩特机场抢抓市场机遇,统筹谋划航线网络建设工作。2022年夏航季,运营航线达到18条(含2条短途运输航线),其中“支支通”航线运营达到9条(含1条支线机场间的短途运输航线);通航点达21个,其中区内航点12个(含通用航点1个),区外航点9个。锡林浩特机场结合自身现行的航线网络优势,挖掘中转市场潜能,着力探索中转服务工作,提升旅客中转体验,助力“干支通,全网联”航空网络建设。

挖掘中转数据

2022年一季度因疫情冲击,锡林浩特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仅9.8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68.3%。通过对中转数据的挖掘,一季度经锡林浩特中转的旅客约为1453人次,较2019年增长735.1%。中转客源主要为区内盟市经锡林浩特中转至区内外航点的旅客以及镶黄旗通用机场经锡林浩特中转至区内外航点的旅客。

中转数据的逆势增长,得益于“支支通”航线网络的构建,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锡林浩特机场化解疫情冲击的一剂“强心剂”。截止目前,锡林浩特机场运营的“支支通”航线客座率基本能维持在70%以上的水平,较点对点航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优势更为明显。

36.jpg

强化战略合作

航空公司和机场作为中转服务的组织主体,更应强化彼此间的战略合作。基于此,锡林浩特机场以主要合作航司为核心打造“精品中转航线”,发挥“支支通”航线网络优势,优化匹配航班时刻,增加旅客中转机会,保证更高的航班衔接率,为加快推进锡林浩特机场中转航线网络建设奠定基础。同时,根据旅客中转需求,优化机位、时刻等资源配置,减少MCT时间,根据航司的不同中转产品和细分旅客市场,探索提供不同的中转保障服务和商业等非航服务产品。

打造多元化产品

通过对中转旅客的问卷调查和中转数据分析,锡林浩特机场重点推进区内盟市间经锡林浩特的中转产品以及镶黄旗通用机场经锡林浩特中转的多元化产品,为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逐步打造锡林浩特机场中转品牌。同时,与航空公司直销渠道相比,OTA平台拥有更多的流量入口,消费场景和用户,能更“精准”地对客户群体进行画像。通过数据挖掘,OTA平台可以根据诸多中转产品的特点,设计出更贴合旅客需求的中转产品。

37.jpg

38.jpg

产品展示(李海英供图)

目前,锡林浩特机场与运输航司和通航公司联合,在携程等OTA平台推出了镶黄旗机场、二连浩特机场等“经锡飞”跨航司中转优惠产品的展示。据统计,镶黄旗通用机场当日经锡林浩特可中转至乌海、包头、通辽、乌兰察布、赤峰、呼伦贝尔、巴彦淖尔、乌兰浩特、北京、天津、成都天府、大连等12个区内外航点。二连浩特机场当日经锡林浩特可中转至乌兰浩特、包头、通辽、乌兰察布、海拉尔、乌海、巴彦淖尔、霍林河、天津、西安、大连、成都天府、北京等13个区内外航点。通过中转航线网络建设,进一步实现了通用机场与运输机场的普遍通达。下一步,通过优化锡林浩特机场的安检和地服的保障流程,逐步破解通航短途运输航线在支机场的中转服务断点,进而实现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的“两翼齐飞”。

未来,待中转航线网络稳定运营后,尝试打造延伸至通用机场的“通程航班”,进一步强化干线、支线、通用短途运输之间的“供血”效应,使通用旅客也可真正意义上享受到“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的便利化中转服务,为构建“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chenhongying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