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华,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蒙古机场集团管制教员,包头机场首席管制员,15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和传承民航“工匠”精神。
“终于歇下了,健康顺遂!”农历腊月27的晚上,王浩华在朋友圈发出了一张简单而有仪式感的照片。简谱的办公桌上堆满了资料,巴掌大小一块生日蛋糕、配着一根小蜡烛。正在阿拉善机场帮助工作的王浩华度过了自己37岁的生日。随后是朋友圈里纷至而来的留言和祝福,“兄弟辛苦了,生日快乐!”“爸爸生日快乐,等你回家过年哦”。千里之外的祝福暖意浓浓,冲淡了一个人过生日的寂寞,也打破了寒冬腊月管制室里的清冷。
王浩华是包头机场“首席管制员”。15年来,他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从一名“管制+1”的入职新兵成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包头机场首批“首席管制员”、内蒙机场集团管制教员、管制运行手册编写主要成员、“ATS”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相继获得了自治区航空管制技能竞赛个人全能第一名、飞行服务单项第一名、机场管制单项第二名等多项殊荣。
弹指一挥间,时光在大多数人手里匆匆如流沙,为什么在王浩华的生命里却打出耀眼高光?“只有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印记的人,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脚踏实地或许就是他成为首席、屡获嘉奖的关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06年7月,一个安静的男孩来到包头机场管制室。刚入职,他是唯一的见习管制员,管制室里的老大哥都是他的师傅,抢着给师傅们打下手成了他每天重要的工作。“好几次下班后,他累得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就睡着了。”在师傅刘鑫看来,也正是这份坚守让王浩华快速融入工作岗位,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管制工作的每个环节。
2015年,机场空域障碍物超高评估工作由局方移交至机场。部门领导一直看好这个好学严谨的小伙子来接手。包头机场距离市区仅有6公里,净空环境复杂、城市建设进程加快,障碍物评估数量多难度大。第一次独立评估就遇到一块“硬骨头”,北梁国家级棚户区改造项目中60平方公里区域需要评估。一头雾水的他凭着一股韧劲,上网查资料,自学数据转换、画图定位、公式应用。回忆起第一个项目,王浩华说:“半个多月的时间,几乎天天都要熬到凌晨三四点”。一点点研究,一遍遍推敲,他的手机、iPad里存满了资料,休息的时间也仍在做方案、搞测算。功夫不负有心人,6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了50多个建设项目的评估,数据的精准高效得到了局方的高度认可。
不仅如此,王浩华还被大家称为管制业务的“活字典”“定心丸”。从2009年机场安全审计开展,着手草拟管制业务管理制度。他翻阅了大量的行业规章,从已经泛黄的资料册里查找行业规定。某项规定出自哪里,经过了几次修改,最新的要求是什么,他都能脱口而出。特情指挥最能考验管制员的业务能力。机组通讯失效、飞机起落架故障返航,一起经历过这些特情的同事都说:“只要浩华在,什么特殊情况他都能冷静处置,因为他对飞行程序,操作规范早已烂熟于心”。
“人生就是修炼自己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王浩华的座佑铭,也是他实实在在的职场感悟。
我们要靠创新闯出一条路
“新时代技能人才,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会抬头创新。”王浩华认为,一名好的管制员最重要的飞跃,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善于创新创造。
创新,可谓王浩华不懈努力的目标。早在2014年,看到繁琐的航班信息录入占用了管制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个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小伙子就开始编程设计,经过不断迭代,目前已经开发出空管数据自动化处理系统,大大缩短了空管信息统计时间,推广复制到多个支线机场使用,该项目也荣获了2019年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三等奖。
“我师父的伟大发明太多了,最牛的还有电子进程单,模板一打soeasy,师傅再也不用担心我出错了!”王浩华的徒弟说起师傅的创新,总是忍不住地竖起大拇指。
“电子进程单是我设计的软件,外加改造了普通打印机,直接可以打印进程单基础数据模板,大大缩短了管制员制作进程单的时间,也降低了出错的概率”王浩华说,专业的设备购置费用极高,他的创新不足200块钱就能配齐一套打印设备,而购买专业设备一套需要10万元。王浩华的这项创新也荣获2020年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三等奖。
这些年来,王浩华带领着管制员们不断破解痛点难点,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他在工作室鏖战到天光大亮。“创新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能为管制员提高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为机场发展创造价值,比给我任何奖励都开心。”王浩华说。目前他正在率领“ATS”创新工作室全力推进塔台综合提示系统的研发,“要提高管制员工作效率,提高中小机场管制服务水平,唯有靠创新开出一条路。
带好徒弟,是我对管制的一种情怀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王浩华说,“成年人就是在克服困难和完成任务的道路上前行,我不用心灵鸡汤号召大家去忘我奉献,但是我要求徒弟只要在岗就要有职业操守、心存敬畏。”
“敬畏规章、敬畏职责、敬畏生命”是体现在王浩华工作细节里的价值追求。
徒弟高文娟回忆起自己与师傅的一次“据理力争”。一次与师傅搭班指挥航班落地。满以为出徒之后可以胸有成竹的指挥飞机了。当她自信的向机组发出指令后,师傅面色严肃的指出了她的问题。小女生和师傅“据理力争”。“管制员就是在细节处见功夫,指令发出的时机、排布的顺序都是有讲究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你的一个疏忽和大意带来的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回忆起当年师傅的话,高文娟依旧铭记于心。
一件让王浩华感到非常开心的事,是在他倾情传帮带下,4名徒弟已经成长为管制教员,在全区管制员技能大赛中斩获多项荣誉。
他的徒弟都深有感触,“他带徒弟从来不是大张旗鼓,都是潜移默化,认真和严谨的作风是花师傅带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希望女儿坚强有韧性,专注自己喜欢的事”
王浩华是个内秀的人,同事眼里的他谦和严谨,家人眼里的他温暖细腻。2019年计划好的家庭旅游与管制员技能大赛备战撞车了,为了不让女儿失望,他带着学习资料陪着妻子女儿出发了。“他们去景点,我就在车上学习。白天陪陪孩子,晚上回酒店继续挑灯夜战。”说到这些年对家人的陪伴一向平静的脸上露出些许愧疚。女儿卧室的一面墙上,有他亲手绘制的一幅迪士尼城堡,碧海蓝天下一座城堡生动逼真。“平时忙于工作陪伴女儿少,为了弥补一些欢乐时光,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只要有空我就专心致志的画一点,既是送给女儿的礼物,也是想告诉她学会坚持,学会沉下心专注自己喜欢的事。”这是父爱深沉的一种表达。
雨果说过,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才是生活。15年如一日,王浩华坚守着严谨认真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甘守寂寞,从一名普通管制员成长为“首席”技术人员,犹如一粒细沙在民航“蚌体”的孕育下,凝结成一颗莹润惕透的珍珠,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传承民航“工匠”的精神品格。(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