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防治工作历来是首都机场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管控好外来物对航空器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在民航局、华北管理局、北京监管局等上级单位关于外来物防治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下,首都机场以机坪为战场,与驻场各单位一道向外来物宣战,向外来物SAY NO。

凝心聚力 内外联动抢先机
作为这场保卫战的“主角”,首都机场率领各驻场单位苦练内功,结合首都机场飞行区实际,根据民航局、华北管理局等上级单位关于外来物防治专项治理的相关要求,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专项工作研讨和动员部署会。首都机场通过从意识层面不断提升各级工作人员对外来物防治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从管理人员到一线保障人员广泛动员,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坚持用好外来物防治的大概率思维,做好外来物小概率事件预防。
为有效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首都机场首先加强对安全规章及其重点条款的专项培训,并从事件后果和防治过程两个维度完善飞行区外来物防治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全面激发各级人员“战斗力”;其次,首都机场依托首都机场外来物管理委员会、首都机场安委会运行办等管理平台,扩大外来物防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强化外来物防治正向激励与惩处问责并举机制,增强驻场单位工作人员主动开展工作的责任感和警觉性,凝聚“战斗”合力。
落实落细 专项举措重防治
在飞行区的外来物防治工作中,“集中清扫”是重中之重。首都机场细化专项举措,针对跑道、土质区及助航灯具区等重点区域,启动“增强版”全面清扫作业模式,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首都机场针对三条跑道,持续采用机械清扫与徒步检查相结合的“双保险”大扫除模式,并重点针对起降更为“繁忙”的中跑道及快脱口增加全面清扫频次;针对滑行道、机坪区域,动态调整清扫作业模式,在优化人员及资源配置基础上,加大外来物热点区域清扫力度,根据航班量适时做出作业调整,紧抓“航班波谷时段”全面完成清扫工作,紧盯“航班波峰时段”重点完成航班保障,实现效率最大化。
外来物防治工作治标更要治本。为此,首都机场狠抓“源头治理”这个根本,更好地掌握外来物防治工作的主导权。对内,首都机场加强对跑道、滑行道、机坪道面和助航灯光等设备设施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推进驻场单位老旧车辆、设备淘汰及更新;对外,调研走访主要航企及机务保障单位,共同开展外来物源头查找、防治措施研讨及先进经验交流等工作,各驻场单位监察合力,拧成一股绳,从源头治理机坪外来物。
未来,首都机场将增设外来物防治值班席位,集日常监察分析、热点区域评估及异常事件跟踪调查等职责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外来物防治指挥的“大脑”中枢。
精益求精 长效机制促完善
外来物防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久久为功。为此,首都机场坚持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机制,提高外来物事件调查标准,对本场接报的外来物损伤一般事件全面开展调查分析,加大与驻场单位信息共享、原因共查的合作力度。“打铁还需自身硬”。首都机场通过与科研单位的创新合作,在残留物提取鉴定、成因分析上突破创新,采取多种手段,真真切切地提高调查能力水平,提升事件调查质量。借助外来物防治长效机制的健全,首都机场真正实现了外来物防治的闭环管理。
除此之外,首都机场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对照民航局相关标准要求,结合本场工作实际,修订完善《外来物防治工作手册》,全面构建快速反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外来物防治网络,确保各级人员知责明责、履职尽责,确保各项防治工作资源匹配合理、措施精准有效。通过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首都机场在外来物防治专项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中国民航报 通讯员王欢、陈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