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后召开紧急会议,通知全体人员准时参加,任何人不得请假”。西安机场现场运行中心机坪管理科经理郝恩华向信息岗值班员喊说着。他的话语极其严肃,少了往日的随和,多了一份威严。下完命令,他凝望着窗外,看着忙碌机坪,深思良久。十分钟前,机场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命令,他知道,这场对阵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已经打响,而这群平日里的“机坪守护神”,将成为机场疫情防控战役的主力军之一。
为培育和打造“现场运行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现场运行中心党委决定以机管科党支部为中坚力量,成立党员先锋队,这支22人的队伍,其中党员15人,多数属于复转军人,他们曾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现在,他们只是换了一种身份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虽然褪去了戎装,但不变的是那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
我们的年夜饭——红烧牛肉面
工作之余,匆忙之中一桶红烧牛肉面就成了郝恩华和同事们美味的年夜饭。

从接到命令的那刻起始终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积极研究疫情特情航班处置方案,认真部署班组监管工作,赴疫情航班最前线落实保障任务,连续近十天紧盯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平均每天不足四个小时的睡眠,让疲惫的双眼里布满了红血丝,头发也略显凌乱。他总是在忙碌的间隙匆忙吃一桶泡面,而且常常是边吃边与监管员们讨论工作事宜,然后转身继续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
这老爷子,真是个铁人
在机坪疫情防控最前线奋战了一整天的曾凡平,回到办公区面对大量文案仍继续埋头工作,桌上的盒饭早已放凉。

曾凡平长期患有高血压,之前又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医生反复叮嘱他不要劳累,但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永远是带头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在他的办公桌上除了反复研究修改的疫情特情处置方案以外,就是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药。班组长王琦说:“快六十岁的人了,真的是不分昼夜,他凌晨三点多才从飞行区出来,早上开完会转身又进飞行区了,这一去就是一天,感觉这个老爷子,真是个铁人!”
正月十一——第一顿团圆饭
连续工作了一天一夜后,趁着引导车辆还没有到来,呼延杨帆在座椅上小憩片刻,连身上的监管服都没空脱掉。

党员先锋队队员呼延杨帆,他的家不过离机场二十多公里,即便如此,在疫情防控的十天里,他也只是抽空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他的监管车上永远备着面包和矿泉水,饿了就啃一口面包就一口凉水,然后继续奔赴下一个疫情航班机位。圆满完成了陕西援鄂第一、二、三、四、五批医疗救援队运输航班等的任务。初十一那天下午,呼延杨帆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打算拿一些换洗衣物后返回单位。到家说明情况后妻子默默流泪地给他做了一碗他最喜欢的油泼面,这碗面,是这个新春佳节里他和妻子吃的第一顿团圆饭......
我年轻,可以多干!
实习生冯博,身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虽未正式参加工作,却积极响应党员先锋队的号召,将大学期间学所学习的机场运行专业知识与机场机坪运行情况相结合,努力研究机场的机坪安全风险因素。期间他的左脚因甲沟炎发作走路跛瘸,本想隐瞒病情继续工作,在师父的再三追问之下才说明了病情。当送去社区医院治疗之时,伤口早已红肿化脓。领导得知情况后劝他多休息几天再返回工作岗位,他却婉言拒绝:“和直面病毒的白衣天使相比我这根本就不算事儿,处理完伤口我就立刻回来。”因担心在高强度工作下,年龄较大的师父身体吃不消,他主动放弃休息,要求分担师父们的工作。

从医院回来没几天伤口又一次化脓。白天太忙没有时间处理伤口,夜深人静的空闲时间,忍了一天疼痛的冯博才坐在休息室消毒伤口。
媳妇,我想看看你和娃
在机坪上忙碌疫情航班直到深夜,丁毅回到办公室休息间隙和刚做完剖腹产手术还未出院的妻子在通电话。

疫情防控命令发布的前一天晚上,丁毅的妻子剖腹产入院。在陪产期间丁毅了解到疫情发展日趋严重,又在看到现场运行中心党委《关于成立党员突击队的通知》后,一边是刚刚生产还未出院的妻子和呱呱坠地的婴孩,一边是疫情中危险而又忙碌的工作。《通知》里的一字一句让他的内心又是着急又是激动,丁毅向医护人员简单交代了一下妻儿便立即联系单位,自愿放弃陪产假期,主动请缨,回到奋战在机场疫情防控最前线……(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飞飞、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