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旅客在乘坐民航飞机时携带的充电宝起火、自燃的事件屡见不鲜。旅客在乘坐航班过程中,如遇到充电宝自燃、起火等突发情况,需要第一时间报告航班机组人员,并协助机组人员有序处置。对此,民航局《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MD-TR-2017-01)有着详细规定。
可以充分利用机上应急设备和辅助工具
《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规定,机上可用于锂电池应急处置的设备有灭火设备和防护设备。灭火设备包括海伦灭火瓶、水灭火瓶等,防护设备包括防护式呼吸保护装置、防火手套等。除这些设备外,机组人员可以考虑使用机上易得物品作为锂电池应急处置的辅助工具。如碳酸饮料、茶水、咖啡、果汁等不可燃液体可以用来灭火和进行冷却处置;湿毛毯、湿枕头等可以用来防止火源周围的物品被引燃和火势蔓延;机供品箱、冰桶、垃圾箱、餐车可以作为冷却或移动相关物品的容器;湿毛巾可以作为隔热防护用品等。
充当救援者 协助机组做好救援
《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规定,在机组人员的数量或力量不足以顺利进行应急处置时,应考虑挑选机上其他适合的人员作为援助者,协助机组人员完成相关处置工作。援助者可以考虑选择航空公司雇员、军人、警察或其他身体状况适宜的旅客。
旅客如发现充电宝起火,可根据机组人员要求,确认已理解告知的内容,充当援助者进行协助。
查明原因 正确描述起火情况
《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规定,当客舱内出现起火/冒烟事件时,应考虑事件是否由锂电池引发。机组人员须立即向周围人员询问,尽量确定起火/冒烟物。如涉事物品所处位置较隐蔽,应根据其产生的火光、烟雾或热量确定大致位置。只有确认起火/冒烟事件由锂电池引发后,才可以按照《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规定的程序进行应急处置。旅客请及时告知起火/冒烟物,并对是否由锂电池引发进行确认,告知机组人员。
维护客舱秩序 避免出现恐慌
《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规定,锂电池燃烧会发出火光,产生大量烟雾,甚至出现燃爆现象,容易造成机上旅客恐慌。为避免由此带来的客舱安全隐患,机组人员在应急处置之初应注意维护客舱秩序,并在处置过程中自始至终监控客舱情况。在必要时,机组人员应转移和疏散旅客,并随时提醒就座旅客系好安全带。
旅客在遇到充电宝起火后,应保持镇定,避免出现恐慌情绪。旅客应配合机组人员工作,在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序处置。
安检提示
锂是极不稳定的金属,含锂的电池或者充电宝在摩擦或者碰撞中很容易产生高温、火花,甚至发生自燃。实验表明,锂电池一旦起火,目前常用的液态灭火器灭火效果有限,只能起到隔离的作用。石家庄机场安检提醒您,对于充电宝应随身看管,而且要采取防护措施。(《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耿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