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T1航站楼改造工程获绿色建筑国际大奖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7-11-30 16:15: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张晓军、陈琪 报道:11月15日,在第23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工程获颁绿色建筑领域的国际大奖“2017绿色解决方案奖——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解决方案奖”一等奖。

绿色解决方案奖已成为近年来历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建筑项目展示绿色环保新技术、新理念的重要舞台。在此次评选中,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的绿色改造受到国际评委的广泛好评,在全球各地参评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案例中,虹桥T1获得技术得分全球第一,综合得分全球第二。

“最小改造量”理念在施工中为地球“减负”

虹桥T1为何被全球点赞?评委们指出,虹桥机场T1航站楼不停航改造从项目立项起,就将绿色可持续理念纳入设计考虑之中,并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改造设计一方面满足了航站楼建筑对舒适性、节能性的需求,同时又兼顾原有建筑特点,以最小的能耗获得了最大的舒适度。

从设计环节开始,在不影响正常使用和旅客舒适度的前提下,全力实现施工和运营的节能降碳,是虹桥T1改造项目不变的主题。

在改造前,虹桥T1首先接受了全面的结构检测评估和机电设备排摸,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有效挖掘既有资源、争取最小改造量的改造思路——通过结构加固、空间局部改造利用等方法,虹桥T1改造工程能够充分保留并利用可用的既有建筑结构、空间与设备,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与施工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依据“争取最小改造量”的思路,虹桥T1在改造施工中,充分利用了航站楼建筑原有外窗,以此组织自然通风、采光等被动设计,并把建筑上原有的天窗局部改造为通风塔、利用原有建筑体块间的高差开设高侧窗。如此一来,施工过程中不用做过大的改动,还能起到有效改善室内通风的效果。

用设计巧思 助力未来运营减碳

空调、照明等系统都是机场航站楼的能耗大户,而让旅客在光线明亮、空气清新、温度怡人的环境里候机,又是机场服务的应有之义。为了同时实现舒适与节能,虹桥T1的改造项目着力将设计元素与绿色能效相结合。

在航站楼办票厅斜坡屋面的造型设计中,设计师对斜坡的角度和材质加以优化,从而改善了大厅采光效果与均匀度;利用办票厅的高大空间布置侧窗,增加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系统能耗。针对航站楼国际联检厅被围在建筑内部、无法采光通风的问题,虹桥T1改造的设计师将脑筋动到了联检厅的中间立柱上,创造性地设计了与通风塔相结合的伞形柱,并在立柱上面设计天窗,以此优化空间的采光通风与舒适性,降低了照明能耗。

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虹桥T1又位于虹桥机场跑道的东面,因此每逢夏季,航站楼空侧西向日晒严重,如果不加以处理,会使得夏季制冷能耗大幅增加。但设计又要同时兼顾建筑的采光、视野等需求,不能简单遮蔽。为了化解地理位置带来的先天不足,虹桥T1改造设计时在视线高度以上区域,选用了折板形穿孔板用来遮阳,既大幅降低西晒造成的制冷能耗、提升室内舒适性,又不影响采光,并兼顾一定的视野与广告位需求。此外,设计师还根据航站楼不同登机廊桥的朝向,设置了不同角度的廊桥竖向遮阳板,大大降低登机廊桥的制冷能耗。而在候机厅、办票厅等区域,虹桥T1也加入了内遮阳设计。

极端高温中 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4%

2017年3月,虹桥机场T1改造的A楼区域竣工投用。对航站楼绿色设计的考验接踵而至。2017年夏天成为自1873年上海有气象记录以来,37摄氏度以上极端高温日最多的一个夏季。7月21日,上海更是迎来了40.9摄氏度的历史最高气温。

尽管如此,虹桥机场T1的A楼单位面积能耗,还是同比大幅下降了14%,而暑运高峰期航站楼内的旅客和工作人员,依然体感舒适。

14%的能耗降幅,还远不足以体现虹桥T1改造绿色设计的全部。待目前仍然在施工的虹桥T1航站楼B楼也完成改造并竣工投用之后,整座航站楼的节能设计,以及空调系统、电气、太阳能热水等设备的节能运行策略将得以全面启用。根据测算,届时虹桥T1的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将比改造之前下降25%。

有了国际顶尖水准绿色设计的助力,今后,虹桥T1这座中国民航大型枢纽机场中年龄最长的航站楼,将更绿色地书写老兵新传,越来越给力地为地球减负。

责任编辑:linchenglong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