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建峰 报道:6月30日10时08分,随着最后一榀钢网架吊装拼接完成,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钢结构顺利实现封顶。自2014年12月26日飞行区工程局部开工、2015年9月26日航站区工程开工以来,北京新机场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其中,航站楼混凝土主体结构已于2017年3月16日封顶;6月30日封顶的航站楼钢网架结构由支撑系统和屋盖钢结构组成,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自由曲面空间,总投影面积达31.3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44个标准足球场,总重量达到5.2万多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何糠民 摄)
整个航站楼钢结构由核心区、指廊两大部分组成:航站楼核心区屋顶由6个本身较为完整稳定的受力体系连成有机整体,总用钢量约为4万多吨,最大高差约30米。屋盖钢结构投影面积达18万平方米,但仅以8根C型柱为主要支撑和12个塔柱,C型柱间距达200米。整个核心区屋顶由63450根杆件和12300个球节点拼装而成。核心区屋顶钢结构施工由北京城建集团承担。
指廊钢网架为不规则自由曲面,采用桁架和网架混合结构,总投影面积约13.3万平米;最大跨度41.6米,网架最大高差约5米。钢结构杆件采用圆钢管截面和方钢管截面,节点为相贯节点或焊接球,连接复杂,5个指廊屋面钢网架一共由8472个焊接球、55267根杆件拼装而成。指廊屋顶钢结构施工由北京建工集团承担。

(何糠民 摄)
为攻克钢网架质量标准高、精度要求高、多工种多工序交叉作业协调难度高、安全管理难度高以及工期紧等方面的难题,建设方经过周密论证、精细模拟,按照“分区施工、分区卸载、总体合龙”原则进行,对不同分区、部位采用吊装、滑移、提升等多种方法,特别是采取了“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该技术系统由钢绞线、提升油缸集群、液压泵站、传感检测、计算机控制和远程监视系统等组成,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液压同步提升系统,平稳地把钢网架提升到指定位置,平均提升速度6~8米/小时,提升精度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这些数据均彰显了新机场航站楼钢结构施工难度的世界之最,创造了国内外机场建设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