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丁清苗 报道:中国民航大学机场学院航空油料系党支部共有16名党员,其中高级职称5人,本学期承担本科、研究生课程10余门。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支部党员教师对本学期的全部课程进行了线上资源建设,面对巨大工作量依旧保证高质量课程教学,本学期获评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推荐1门,院一流培育课程2门。往年更是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1项,民航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
在教学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支部党员教师没有忽略“育人”,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立德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结合工科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开展好课程思政,是教师们长期以来思考问题和探索的方向。根据专业课程特色,支部党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特殊时期在线教学的独特优势,潜移默化开展德育教育。
借课程思政平台,展“输油”大师风采。“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是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精品课程,教师崔艳雨组织课程组教师依托在线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经过多次研讨和准备,课程组搜集资料编辑制作了“遇见大师”系列阅读资源,专题介绍国内石油领域的设计大师、代表人物,在课程教学平台中发布,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阅读,让学生领略大师们的风采,学习大师们的事迹,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敬业奉献精神。
课程融入“遇见大师”系列拓展阅读环节后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大师们在艰苦环境中的敬业奉献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前6期资源发布后仅一周,就完成了原计划2个月的学习任务,课程组不得不紧急赶制加工后续专题。目前该专题已发布14期,在专业课程开展思政育人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
引进“输气”管道工程实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体会“专业初心”。教师江国业负责的“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充分开展课程学情分析,将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搬上在线教学课堂,引入我国输气管道重大工程典型案例,课程讲解以工程实例设计为主线,以设计过程为引领,带领学生领略国家重要管道工程风采。
管道设计则以学生分组的形式开展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提供设计方案,每个PBL项目小组都有自己的微信群,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或小组讨论。课程组指导教师经常去“围观”,通过实际指导参与设计过程带领学生体会专业“油气储运”初心。
巧妙设计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丁清苗负责的专业课程“油气储运设备腐蚀与防护”深入挖掘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课堂上巧妙运用经典案例。以教学内容第二模块的“环境腐蚀性的海洋大气腐蚀”为例,丁清苗选取中国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介绍援建背景和过程,学生热烈讨论马尔代夫的气候条件,得出当地是典型的高温、高湿、高盐雾气候区——高于西沙海洋大气环境的结论。丁清苗引导学生踊跃发表防腐解决方案并与实际援建过程中我国采取的先进防腐措施对比分析,将专业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将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无声地融入到专业知识中,用活“课堂思政”,讲实爱国主义情怀。课堂之外,丁清苗通过线上作业、在线讨论等形式随时随地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以推动科技进步方式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
在中国新经济形态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民航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坚定的理想信念无比重要,航空油料系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因势利导,用好现实素材,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多渠道协同拓展育人路径,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准民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