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刘壹 报道:12月11日-15日,“全国民航协同运行业务培训班”在海口圆满举办。本次培训由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主办,来自全国空管系统、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的共计260多名民航运行业务骨干参训,培训班由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承办。
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副主任孙韶华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孙韶华强调,全面加强和深化协同运行是提升民航整体运行品质的重要措施,也是民航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具有中国民航特色的“全国—区域(机场群)—机场”三级协同运行机制已经成形,机场运管委功能定位日渐清晰,区域协同运行机制初见成效。具体体现在:航班改航绕飞工作程序更加简便,航班计划动态调整更为规范,长时间提前到港航班明显减少,全国航班正常率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未来,从航班安全、高效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应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协同运行不断深入:一是持续完善各层级协同运行规章制度;二是探索建立协同运行评价体系;三是研究丰富提升民航运行品质的工具和手段。


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和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对本次培训高度重视,并精心设计了培训课程。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来自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典型运行单位(中南空管局、首都机场、白云机场、杭州机场、乌鲁木齐机场)和民航数据治理与决策优化重点实验室的多位专家从三级协同运行体系建设、典型机场运管委业务流程再造、区域运管委建设案例分享、提升机场靠桥率案例分析、航班计划动态调整程序、雷雨季节保障复盘分析、民航协同运行工作程序、民航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数据治理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帮助各单位全面了解协同运行工作前一阶段的成果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参与协同运行工作奠定基础。
各单位学员一致认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实用性高,通过培训,大家对全国民航协同运行工作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思路、鼓足了干劲。(编辑:孙文瑾 校对:王亚玲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