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行业管理
推动重庆民航高质量发展建设“全服务+低成本”复合型航空枢纽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9-10-31 15:53:00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为做好重庆工作指明了方向。如何科学、高效、扎实地推动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重庆机场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伟大历史性实践中的战略支点作用,亟须我们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精髓,全面创新思考和定位重庆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新战略、新战术、新路径。

《纲要》为重庆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案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被列入国家战略。民航强国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强国各领域最具国际比较优势,在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互联互通大格局中最能发挥先导作用。去年底出台的《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新时代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也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民航方案。

第一,我国民航将持续高速度高质量发展。

截至2018年底,我国民航颁证运输机场为235个,全行业2018年完成旅客运输量6.1亿人次。根据规划,2020年我国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260个,年人均航空出行0.5次;2035年我国运输机场数量将达到400个,年人均航空出行1次。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也是国内居民消费升级的最大受益产业。民航业是为数不多的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望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传统行业之一。同时,随着临空经济商业模式的日渐清晰和在我国的有益实践,民航战略产业价值将持续外溢并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庆+民航”经济发展战术值得期待。

第二,独特区位优势助力重庆民航高质量发展。

《纲要》在主要任务和举措部分的第一条明确指出,拓展国际化、大众化的航空市场空间。在国际化方面,重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似亚洲的地理几何中心,距离东南亚、中亚、南亚、东北亚和中东的核心城市直线距离均接近。这一独特区位优势有助于将重庆建设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亚洲核心城市的国际航空枢纽城市和空中“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城市。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综观国内,北上广蓉深昆对航空公司的吸引力远大于重庆。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其地理纵深和辐射能力均受到严重制约。因此,重庆民航务必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方能实现弯道超车。顺应航空服务大众化趋势,发力航空差异化服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重庆民航高质量发展要聚焦特色和跨界。

《纲要》在主要任务和举措部分的第三条明确指出:建设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在构建机场网络体系部分,明确加快建设重庆国际枢纽;在建成世界级机场群部分,明确着力推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目前,重庆民航在国际化、枢纽化方面相对处于劣势,落后于成都民航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一旦成都第二座机场建成,其虹吸效应将进一步挤压重庆民航的发展空间。从现在开始到成都第二座机场投入使用之前,是重庆民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焦特色,建设大众化、差异化的全新复合型航空枢纽是创新之法。

低成本模式高度响应政策号召

《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深化国际合作,打造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链条,全面创新战略合作平台与机制。基于此,笔者建议,在重庆发起成立“一带一路”低成本航空联盟,将重庆机场发展成为全新复合型航空枢纽,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贡献重庆智慧和探索重庆行动。

第一,低成本模式高度响应“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低成本航空以提供低价格机票的形式革命性地推动着航空运输的大众化、普惠化,在欧美等航空发达国家的航空运输量占比已经接近50%。在我国大力推动低成本航空模式的发展,必然可以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有机会享受到航空运输出行的便捷,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低成本模式高度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

低成本航空的基础性服务和低票价产品可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意愿使用更少费用坐飞机,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风景名胜。唯有更多人民群众共同见证中国美丽,才能更加激励我们建设美丽中国。

第三,低成本模式高度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低成本航空发展迅速,已经逐步成为区域航空运输的主要形式。我国急需加快低成本航空的发展,提高低成本航空的市场占有率,并积极推动我国低成本航空参加国际或区域合作。搭建中外低成本航空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新平台,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促进民航业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并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低成本模式高度响应“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低成本模式是在全球市场上被反复实践并验证的民航服务新模式。大力支持并鼓励发展以低成本航空、支线航空为代表的差异化航空服务将是我国民航业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低成本航空,能够以航空服务贸易的形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创新合作。

第五,低成本模式高度响应“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是将我国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机协调发展的最好抓手和最佳着力点。低成本模式作为现阶段我国航空运输的新业态、新模式,必将对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发展起到催化剂作用。

基于多维视角的全新复合型航空枢纽

业界对复合型航空枢纽的概念并无统一认识。通常,复合型航空枢纽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客运+货运”复合型航空枢纽,二是“国内+国际”复合型航空枢纽,三是“航空+高铁”复合型航空枢纽。与上述三类复合型航空枢纽不同,笔者以现代航空旅客运输的主流服务供给模式划分,提出“全服务+低成本”的全新复合型航空枢纽概念。全服务是指为旅客提供“全包式”航空服务,能满足对航空服务品质关注的旅客需求。低成本航空是指为旅客提供“拆包式”或“菜单式”服务且机票价格大幅低于全服务航空的公司。其在退改签政策、免费行李额、机上服务等方面与全服务航空有很大差异,通常要额外收费,能满足对航空服务价格敏感的旅客需求。

第一,基于政府视角的全新复合型航空枢纽意义。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笔者建议重庆机场明确发展成为“新时代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亮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空中联结点和亮点”的“新两点、新亮点”定位,从而为“两地”“两高”目标实现提供全方位的航空解决方案。

重庆机场建设“全服务+低成本”的全新复合型航空枢纽是基于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和民航强国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是统筹重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战术交会点和实践着力点。特别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和保障低成本模式在重庆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将重庆机场打造成为跨航空公司、跨国际国内、跨市场主体协同发展的全新复合型航空枢纽。为实现建成国内首个全新复合型航空枢纽的目标,组建“一带一路”低成本航空联盟是关键。由国内航空公司发起,国际航空公司广泛参与的国际性行业联盟落户重庆,将极大地增强重庆的国际影响力和外资吸引力。

第二,基于机场视角的全新复合型航空枢纽价值。

重庆机场如何加快建成国际枢纽?如何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中发挥主动性和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核心资源?这是重庆机场亟须回答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命题、难题。如前所述,参考、复制、模仿别人已经无路可走。建设“全服务+低成本”的全新复合型航空枢纽是重庆机场的一个发展机会。全服务航空发展出现疲态,低成本航空发展方兴未艾。重庆机场能以大力服务低成本航空的方式加速融入东南亚和南亚低成本航空市场;以跨低成本航空公司中转枢纽的角色构建起我国及东北亚与东南亚、南亚的低成本航空运输网络,丰富“重庆飞”品牌的内涵,扩大重庆机场的国际中转旅客规模;以协同航空公司采用无缝衔接的低成本航班波的方式打造“重庆之路”,借此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中赶上成都,并建立起在低成本航空运输领域的先发优势,实现成渝世界级机场群两大核心枢纽的差异化定位和发展。

第三,基于低成本航空公司视角的航空枢纽需求。

“点到点”航线网络是低成本模式的重要特征。对于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而言,做枢纽、做中转会增加运营成本。但以联盟为核心、以机场为载体,在不改变单一低成本航空公司现有成熟航线网络的前提下,通过在某一大型机场协同微调现有航线和航班,就能实现参与各方均可接受的跨同类航空公司高效中转。由于受民航发展阶段限制,我国不可能在中短期内出现类似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爱尔兰瑞安航空公司等可以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并独自建立枢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我国现有低成本航空公司可以采用成立“一带一路”低成本航空联盟的形式,建立一个类似大型低成本航空公司组织。这将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低成本航空市场做大做强,在满足旅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起到丰富我国航空服务产品的作用。(作者:綦琦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shiying 000
推荐新闻: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拓宽多元化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打好反诈“预防针” ...
“西云数据”助力航旅智变 数据科技重塑...
大手牵小手 安检“童”样暖 大兴机场安...
襄阳机场创下通航以来最快破百万记录
新疆机场集团伊宁管理分公司2025年上半...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战高温 出“凉”策 ...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