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行业管理
【两会聚焦】通航发展:从“热起来”到“飞起来”还有多远?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03-09 13:49:00

本文刊登在2018年3月9日《中国民航报》2版

公共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并称为民航“两翼”。长期以来,与运输航空的发展相比,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兴航空消费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如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经济转型、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提供应有的支撑,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之一。

王世鑫/制图

万亿“蛋糕”的吸引

大盘谋局,首在度势。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作了战略部署。《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万亿的大“蛋糕”,这样的结论是基于对通用航空清晰的定位和发展判断作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指出,通用航空具有全产业链长、服务范围广阔、带动相关领域发展作用强等特点。促进通用航空发展既能够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也能够培养数十万计的专业飞行和技术人员,几千乃至上万计的机场和航空器,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储备的新兴力量。

聚焦通用航空,也因此成为各地谋求发展的重要一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对通用航空发展十分关注,他们的议案提案、建议涉及推进通用航空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通用航空外部环境改善、促进地方通用航空发展等众多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主席陈爱莲介绍,浙江民营企业为了响应国家发展通航产业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将通航产业作为未来20年的“蓝海”产业,制订了系统完整的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去年成功收购了著名的钻石飞机品牌以及捷克数款轻型运动类飞机的知识产权,并搭建了飞机制造基地和通用飞机制造国产化、工程化研发平台。”陈爱莲说。

在山城重庆,以直升机低空游览为内容的通航产业项目也日益开展起来。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旅发委主要负责人刘旗眼中,这将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朝阳产业。“在重庆,很多景点位于山上,乘坐直升机游览方便快捷且看点十足”。同样有着低空旅游规划的贵州省旅发委也希望在一两年时间里把这一项目做起来。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三旗表示,他们计划引入专业的经营团队,补齐这块旅游短板。

通用航空可以与工农林业、交通运输、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社会服务等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融合发展,产业链条相互影响、相互带动,最终产生规模效应,共同发展。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有大力发展通航产业的迫切需求,各地提出规划建设的通用机场总数已超过1100座,众多民间资本也看到了通航市场的广阔前景,通航经营企业、通航飞机制造企业数量正逐年增多。

以“放”为杆撬动市场

与发展热情形成对比的,是我国通航产业体量小、增长慢的现状,尤其是带动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私用和娱乐飞行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兴航空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飞不起来,落不下去,赢不了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称这12个字可以概括当前我国通航产业的发展问题。据统计,2017年,我国通航飞行约81万飞行小时,不到美国的3%,通航飞行小时同比增长只有6.2%。

吴仁彪认为,当前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现有的航空安全与空防安全理念不能适应通用航空发展带来的挑战,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与低空空域开放步幅小、进展慢。空域资源使用受限,通用机场、航空、飞行服务等保障设施建设滞后,政策和法规体系不配套,专业人才短缺等,导致了发展缓慢。

湖北省荆门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与中航工业通飞公司合作建设了全国首个爱飞客通用航空综合体。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市长孙兵对当地的通航发展深有感触。在他看来,通航产业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展缓慢、航空器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都是通航产业发展的瓶颈。

如何破解这一系列发展的难题?民航局在2017年研究确定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的通航发展思路,以“放”为核心深化通航管理改革,着力提升通用航空服务能力。“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良法促进发展,以巨大的改革勇气和决心解决制约通航发展的瓶颈。”李健指出。

吴仁彪告诉记者,2017年民航局“放”的措施密切出台,涉及通用航空发展的相关具体政策达到50余项。“这些政策可谓多箭齐发,涉及机场、空管、运营、市场、适航等多个领域,其力度与频率前所未有。从目前社会反映看,已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通航发展大势向好”。

比如,此前在管理通用机场时,采取的是套用或简化执行运输机场规章制度的做法,造成了业内普遍反映的标准偏高、要求不适用等问题。2017年4月,民航局发布了《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按照通用机场是否对公众开放分为A、B两类,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机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平川介绍,重庆市龙兴通用机场就是《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发布后,西南地区首家获取A1级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的通用机场,机场建设步伐正在加快。

同时,“试点引路”也是民航局推进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期通过成熟试点以点带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些试点包括,在东北地区开展通用航空管理改革试点,在华东地区开展通用航空管理服务平台和无人机研发试飞基地建设试点,在西北地区开展通用航空低空空域监视与服务试点等。

面向2020年的通航征程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500座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林区、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如何实现2020年发展目标?如何面对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亟待进一步加快通航改革和发展步伐。

短板在哪儿,就补齐哪儿,这是很多两会代表、委员的呼声。“看天看地,由天到地”,可以归纳为他们认为的通用航空运营发展路径。“天”是指空域资源,“地”是指机场及地面服务保障,“由天到地”是指整个通航链条及低空空域监管与飞行服务系统的建立等。

天空开放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先解决“飞得起来”的问题。为此,很多代表、委员呼吁大力推动中低空空域改革。陈爱莲建议,进一步扩大低空空域开放范围,建议相关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共同制定《报告及监视空域划设办法》,明确划设条件、审定办法、管理规范等内容,真正缓解通用飞机“上天难”的问题。

目前,通航飞行审批采用“一事一报批”的方式,涉及很多部门,程序十分繁琐,这些情况难以适应通航实时、便捷、灵活的飞行特点,制约了运行效率的提高和飞行量的增长。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在两会上建议,加大军民融合力度,简化飞行计划审批报备程序,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加强协调会商,提供通用航空飞行申请的一站式审批服务,并在飞行培训、通用机场军民共建共用上加大融合力度。

在孙兵看来,通用机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必须解决的“地”的问题。他认为,目前通航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国内机场和临时起降点数量太少,难以形成通航运输网络体系,造成了通航飞机起降难、转场难的局面,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快通用机场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则希望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建议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通航的支持力度。他表示,目前西部面临低空空域改革示范的大好机遇,低空开放是一个先决条件。西部地区是国内传统的航空制造产业基地,发展通用航空运营和制造产业尤为迫切。“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呼吁地方、民间、外资、金融机构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这样就会集聚各方优势,更好地为通用航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很多两会代表、委员都表示,希望各地能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积极引导,带动整个通航产业链发展,支持通航飞机制造、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推动生产作业飞行、私人飞行和娱乐飞行的发展,尽快开拓通用航空应用消费市场。有代表提出,公务航空、低空旅游与航空救援就是很好的发展突破口,需要加强引导充分发展,比如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航空救援业务发展。

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绘就通航发展的美好蓝图,从“热起来”到“飞起来”,通航发展还任重道远,需继续扎实前行。(《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芳)

两会代表委员寄语民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 吴希明

我们在论证过程中与通航机构、救援机构等用户进行沟通,发现很多需求都着眼在当下,缺乏长远规划。直升机的研制需要10年左右时间,投入使用后将持续工作30年~40年。如果只盯着现在的需求,等研制出来了很可能需求又发生变化。为此,我呼吁建立直升机行业和相关行业发展的协调沟通机制,全面正确把握我国不同时期对直升机的需求,让直升机为国家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涂建华

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民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一系列种类齐全、功能多样、安全可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无人机产品,从而形成配套齐全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产业体系。根据行业预测,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和服务总体市场规模2018年将达到110.9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465亿元,2025年将达到750亿元,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我建议进一步加快无人机的发展应用。

相关新闻: 【两会观察】以问题意识推动通航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