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报:1月上半月民航舆情热点分析(中国民航报社舆情分析中心 林成龙播报)
中国民航报社舆情分析中心权威发布半月舆情报告,报告对2018年1月份上半月民航热点话题进行了排行,筛选出十大热点新闻。分别为:
1. 达美航空就将西藏、台湾列为“国家”的严重错误公开致歉
2. 马来西亚重启马航MH370搜索
3. 马克龙访华,多家中法航空公司签订大单
4. 民航局拟规定:不得默认为旅客购买付费服务
5. 我国三大航企完成公司制改制并更名
6. 放宽投资准入 《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将实施
7. 飞行员为亲友代购奢侈品 未向海关申报被判缓刑
8. 中国飞捷克航班惊现重大窃案 嫌犯为中国人团伙
9. 一外籍旅客扰乱乘机秩序被处罚
10. 旅客空中昏迷被送医后死亡 海航:处置过程符合规范
其中,舆论较为关注的是:
达美航空就将西藏、台湾列为“国家”的严重错误公开致歉
马克龙访华,多家中法航空公司签订大单
民航局拟规定:不得以默认选择方式为旅客购买付费服务
事件一:达美航空就将西藏、台湾列为"国家"的严重错误公开致歉
1月11日,有网友爆料称,达美航空官网将西藏、台湾列为“国家”。消息爆料后,立即引起舆论轩然大波,各大媒体纷纷跟进。
1月12日早间,澎湃新闻记者查询了达美航空中文官网,发现其官网右上角“意见或投诉”链接中,“选择国家”一栏里,“西藏”、“台湾”赫然在列,处于与“中国”并列的地位。但该菜单栏未显示“国家或地区”字样,仅写明为“国家”。
针对达美航空所犯的严重错误,民航局第一时间约谈达美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责令其查明事实,立即整改,将调查结果和整改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同时民航局要求达美航空立即公开道歉。
针对本次达美航空所犯严重错误,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进行批评。《人民日报》发表《任何“政治傲慢”都是愚蠢的》一文,点名批评达美航空,要求在华经营的企业,应当永存对所在国法律的敬畏之心,承担起应尽的政治责任。此外,1月13日,民航局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外国航空公司立即对本公司官方网站、APP及其他宣传途径开展自查,如存在类似错误,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针对达美航空此次所犯严重错误,民航局及时反应,各大媒体迅速跟进,体现了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在被民航局约谈之后,达美航空虽然向民航局递交致歉信,并在其官方网站公开致歉,但据环球网报道,达美航空官网的道歉声明只是发布在了简体中文网站上,繁体中文网站则未见到该声明。达美航空的做法,削弱了其道歉的诚意。
事件二:马克龙访华,多家中法航空公司签订大单
1月8日至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此期间,中法两国在民航领域达成了多项合作。
作为2018年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此次中国之行备受关注。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对马克龙之行进行深入报道。中法两国在民航领域签署的多份订单,也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法经贸“大单”背后不简单》,认为这些订单表明,务实合作在中国与世界关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已成为各国发展对华关系最重要议题之一。新华网发表时评《马克龙新年访华有“新意”》,认为马克龙此次访华,对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示范意义。
此外,法国媒体也对马克龙访华之行予以高度关注。法国《费加罗报》表示,马克龙此次访华之行签订了大量订单,可谓成果斐然。法国《世界报》也表示,马克龙向中国文化致以深深敬意。
总体来看,本次马克龙访华之行中,媒体报道以“合作”、“发展”等关键词为主,舆论较为积极正面。
事件三:民航局拟规定:不得以默认选择方式为旅客购买付费服务
1月8日,民航局起草了《民航旅客国内运输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承运人或者销售代理人在销售客票时,不得以默认选择方式为旅客做出购买付费服务的选择。
机票默认搭载、捆绑销售等行为,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些现象,民航局及时关注,拟定新规,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起到了引导舆论的效果,维护了旅客的切身利益。
人民网全文转载了本次《民航旅客国内运输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民航局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报道。新蓝网对国内多家机票预订平台进行了调查,发现此次《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各平台上默认搭售行为有所收敛。
在各大媒体跟进报道之后,本次《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获得广大网民称赞,传播效果相对较好,舆情积极正面。但与此同时,默认搭售行为也并没有彻底消失,这也表明日后的监管力度需要继续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