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行业管理
绿色背后,那股智慧的支撑力量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7-06-28 13:48:00

绿色背后,那股智慧的支撑力量

——记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智库)

6月23日,天津,中国民航大学,2017·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现场,在80余位政府领导、学术专家、企业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与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景一宏,为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揭牌,智库正式启动运行。

其实,这支专家力量从2009年开始,就为支撑中国民航绿色发展出谋划策了……

应运而生——国际争议中发出中国声音

进入二十一世纪,生态危机、气候异常、绿色发展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核心关键词。

2007年的国际民航组织(ICAO)第36届大会上,美国等国家提出了国际航空2020年实现以2005年为基线的碳中性增长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到202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以后就不再增长了。

这个目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民航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必须直面挑战但绝不能是盲目的。

事实上,长期以来,在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谈判中,国际航空排放问题一直就悬而未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议不断。面对着国际同行的不断追问,中国民航人意识到,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出自己的声音。

另一方面,国家也对行业节能减排提出了硬性的要求,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中国民航能否完成目标?行业要有自己的科学依据。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9月,中国民航大学“节能减排研究推广中心”应运而生。形势要求他们必须集合多学科专家的力量,围绕民航节能减排开展研究,支持政策制定,承担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政府决策、行业咨询,并形成一系列谈判案文,直接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航空谈判。

使命在肩——绿色发展中提供智力支持

于剑,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副书记,智库的团队管理者,说起中心这些年的工作可谓如数家珍。最让他自豪的就是,中心构建了我国的国际航空碳排放峰值测算模型,并计算了基于多种技术、政策情景下的我国国际航空碳排放峰值。

有了科学数据支持,参与国际谈判,效果自然立竿见影。

2010年,中心组织团队跟踪ICAO第37届大会技术文件,启动应对欧盟ETS措施研究;2012年,中心团队研究成果支撑中国航空公司暂不参与欧盟ETS决定;2013年,中心支持并参与ICAO第38届大会环境领域谈判;2014年,参与ICAO市场措施机制谈判;2015年,参与巴黎谈判、ICAO市场措施机制专家组谈判。

2016年,ICAO第39届大会通过了全球国际航空基于市场措施的综合性声明,中国代表团为大会最终取得这一成果做出了决定性贡献。中心为我国代表团提供了基础性应对预案,是中国民航参与相关谈判的最重要支撑单位。

参与国际谈判是一方面,服务于行业可持续发展,他们也是功不可没。

研究推广中心成立以来,中国民航大学组建专家团队承担了民航节能减排领域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

中心协助局方完成《关于加快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承担《民航“十三五”节能减排专项规划》研究,为中国民航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绘制了行之有效的中长期蓝图。

中心积极开展民航节能减排先进技术跟踪、研究及推广应用,推动地面设备替代APU,制定了桥载电源运行价格方案、操作和技术标准,开发计量设备,协助局方完成相关专项启动。

围绕地面特种车辆“油改电”,中心制定试点机场遴选方案,协助局方完成首批“油改电”试点单位遴选,组织召开“油改电”工作启动会、技术交流会等。

可以说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成果,从知识到产出……中心在中国民航的绿色发展之路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着眼未来——行业实践中探索智库之路

机遇总是留给时刻准备着的人--对个人是这样,对团队也是如此。

2016年12月,在节能减排研究推广中心及已有工作基础上,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同意在中国民航大学成立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智库)。

王志清副局长在启动仪式上讲话时,对智库寄予了厚望:称他们既承担着行业绿色发展智力支撑的主力军作用,同时也承载着在行业内探索智库建设和发展经验的责任。

据中国民航大学校长董健康介绍,该智库是民航业第一家智库,现有专兼职人员40余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含)比例超过70%,多人为国际民航组织环保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既然是首家,身上的探索意味和承担责任自然更重一些。

王志清表示,现阶段,行业专门研究机构数量偏少,而且对行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增长、国内外形势快速变化的应对能力有待增强。具体表现在,一是研究的前瞻性不强,对社会、行业发展趋势把握不准。二是研究深度不够,对面临问题的本质分析不透,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较少。其根源在于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够高效运行的智库管理体制机制,专业研究团队的组织建设还有待加强。为此,民航局将大力加强智库规划,在行业重点领域、关键节点建设支撑行业发展的智库,形成分工协作、多方支持、成果共享的智库功能布局和运行机制。

时代的机遇再次赋予了这支智慧团队。于剑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的确,民航局的支持和行业的参与是他们未来最强大的动力。智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一个项目的开展都需要多个学科专家学者的协调合作,这是一种跨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的新机制。

在智库启动仪式的现场,一个电视片记录了智库及其前身走过的路程。“我们将不辱使命不忘初心,努力建设良性的智库运行机制,把智库建设成为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地和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平台,取得原创性、基础性、战略性、标志性成果,不断提高行业的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为中国民航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责任和力量。”画面的最后定格在这段坚定的声音中。(《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程凌 通讯员朱瑞新)

责任编辑:app 000
推荐新闻:
民航华北空管局技保中心动力设备室顺利...
呼和浩特机场“经呼飞”保障首乘老人无...
计划新开3条航线 海航航空旗下乌鲁木齐...
新航季 秦皇岛机场新增广州—合肥—秦皇...
阿克苏机场迎来通程航班备案高峰期
乌海机场开展特殊天气廊桥应急演练
夏秋航季,桂林机场引入新航司
山东临沂机场全面开展“三超”行李进客...
东航打造智慧物流货站软件
加格达奇机场顺利完成2024年度首次定期...
管干院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江西监管局开展“凝心铸魂齐奋进,踔厉...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于艳丽:不忘初心担使...
南昌机场综合管理场站3月8日开始试运行
民航华东局现场督导东航运行监控处置复...
桂林机场即将开通桂林—泗水国际航线
天津航空空地联动护送就医 旅客送来暖心...
乌海机场真情服务获赞誉
民航华东局机关服务中心党委召开党员大...
民航江苏监管局完成邮航南京维修系统年检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