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贾赛 报道:近日,常州奔牛国际机场基本建设和保障部“晨风”QC小组自主研发的“拖挂式无人机作业平台”正式获批实用新型专利。该平台车将植保无人机作业由“多车多人”简化为“一车双人”,标志着飞行区无人机管理跨入标准化、高效化新阶段。
过去,常州机场配备的1台T20植保无人机,每次执行作业任务都需调动平板车、清水车、充电车“三车联动”,同时配备飞手、配药员、驾驶员“三人协同”。这种传统作业模式不仅流程繁琐,还存在人力成本高、准备时间长、设备调度复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
“晨风”QC小组从实际需求出发,巧妙利用货运平板和废旧除冰液桶进行改造,打造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拖挂式平台:平台下层科学布置发电机、药桶、加药泵,实现充电、配药、加药等关键操作一体化整合;加装无人机防滑停机坪与锁销,确保无人机起降过程稳定安全。通过这一创新设计,作业准备时间大幅缩短,人力配置从3人精简至2人,所需车辆也由3台整合为1台,显著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常州机场供图)
下一步,“晨风”QC小组计划将这一创新成果深度融入日常鸟害防治工作。依托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实时数据,不断优化迭代作业流程,力求让鸟击防范工作更加精准、精细、到位,为机场飞行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此次“拖挂式无人机作业平台”的研发与应用,不仅体现了常州机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也为行业内无人机作业的高效化、标准化提供了有益借鉴。(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彤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