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局
川航3U8633航班机组先进事迹报告:以生命的名义保障飞行安全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8-06-11 23:27:00

我是四川航空5月14日3U8633航班当班的机长刘传健,非常荣幸代表机组给大家作汇报。

我们是民航飞行队伍中的一个普通机组,在5月14日重大突发事件中,完成了超乎寻常的一次飞行。在此次事件中,我和机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保证了飞机和旅客的安全。事件发生后,全国各界给了我们机组莫大的肯定和褒奖,赞扬机组完成了民航“史诗级壮举”,创造了民航客运史上在极其艰难的紧急突发情况下成功应对处置的奇迹。6月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四川省政府召开表彰大会,授予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我本人“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种种荣誉属于中国民航,属于全体民航人,这是我们共同的光荣。我们是一线的飞行人员,更多的保障工作是由无数的幕后英雄完成的。此次成功备降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3U8633航班全体机组向此次成功备降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关心川航、关心机组、关心旅客,为险情成功处置给予大力支持的民航领导和同仁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生命的名义保障飞行安全!

危难关头的紧急备降

事件已发生了28天,现在想来犹在眼前。5月14日3U8633,重庆—拉萨,这是我第127次执行这条航线。与以往一样,4时20分左右,我们抵达航班准备室,完成签到、酒精测试、身体检查等例行程序后,便和第二机长梁鹏、副驾驶徐瑞辰开始飞行前准备,对航班的航路、天气、备降场等信息进行了协同。乘务组根据手册要求对高原航线飞行制订了专门预案,包括释压处置和颠簸处置。这条航路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空气稀薄,无论是第一次执行,还是第一万次执行,我们从不敢有任何怠慢。

4时40分,机组成员进场。我们召开机组协同会,并在会议结束时按照自己的习惯,祝大家“飞行愉快”。

6时26分,飞机起飞。40分钟后,刚飞过航路点MIKOS、进入藏区,保持巡航高度9800米。

7时07分,突然听到嘭的一声闷响,我们发现右侧风挡玻璃出现网状裂纹,ECAM出现风挡加温故障信息。我立即伸手触摸右侧风挡,内侧玻璃破裂,有割手的感觉。

根据高原飞行经验,我深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继续飞往拉萨,需要马上下降返航。向空管报告后,成都区域空管部门马上发出相关指令,引导航班返航。

记得话音刚落,就爆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右侧风挡玻璃完全破裂,我下意识地闭上眼。由于瞬间释压,机舱内外的压力差将右侧风挡吸出窗外,驾驶舱门自动打开。副驾驶徐瑞辰侧半身被吸出舱外,面部和手部被玻璃碎片划伤。部分飞行控制组件被吸出,FCU中央部分翻起,ECAM显示多个红色故障信息。

此时,飞机需要立即执行急速下降,情况万分危急!

虽然在之前的无数次模拟训练中,我们设置并处理过很多次类似的险情,但情况发生以后,身临其境的体验是模拟训练无法比拟的——

爆裂的瞬间,耳朵失聪。然后听力慢慢恢复,但听到的全是噪声,非常巨大;

我们的眼眶、耳膜、皮肤被巨大的力量撕扯着,人都变了形;

飞机剧烈抖动和强大的气流让人无法看清仪表盘,操作起来极其困难……

危急关头,作为机长,我唯一的念头就是:一定要把飞机安全落下去!我咬紧牙关,抓住操纵杆,拼尽全力控制飞机。

副驾驶坐回驾驶位后,系好肩带,戴上氧气面罩,立即根据我的示意将应答机编码调至7700。随后,第二机长梁鹏从客舱进入驾驶舱,系好安全带,戴上氧气面罩,辅助我进行特情处置,执行高原释压检查单等必要的程序和动作,持续向空管报告特情信息。但因无法正常通话,梁鹏只能向空管盲发“MAYDAY MAYDAY MAYDAY”及座舱释压信息。

风挡爆裂脱落后,我们凭借着仅有的左座PFD(主飞行显示)和ND(导航显示),艰难地进行手动驾驶。

座舱释压发生时,乘务组正在客舱中进行餐饮服务。随后,他们立即执行释压处置程序,并通过客舱广播指导旅客使用氧气面罩。他们训练有素地喊出:“请大家相信我们,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大家安全落地!”安全员持续观察、了解、注视整个客舱旅客的动态,配合客舱机组对全体旅客进行指导、安抚以及协助。紧急时刻,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对旅客来说,都是极大的安慰与鼓励!

风挡破裂约20分钟后,座舱高度开始低于10000英尺。其间,我们尝试启动APU,但未成功。当飞到崇州上空时,就能看见地面了。当时飞行速度大概保持在400公里~500公里/小时,随后,执行成都双流02R跑道ILS进近。由于飞机超过最大着陆重量,我们执行了超重落地程序,最终于7时41分安全落地。

从风挡玻璃爆裂到安全落地,仅仅只有34分钟时间,但整个过程既紧急又漫长。紧急的是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忽视,必须全神贯注、凝神聚力;漫长的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都是对信心和意志的极大考验,都是在生死线上的激烈较量。

当我们走出客舱,看到飞机外面集结的各种应急车辆,看到现场的领导和同志们焦急热切的眼神,看到旅客流下的热泪时,我们感慨万千。紧急时刻,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的背后,有强大的团队、温暖的公司支撑着我们,有局方、军方、空管、机场等单位争分夺秒地通力协作、大力支持。

在整个过程中,西部战区空军、民航西南空管局等单位凭着精湛的职业素养,根据雷达监测到的飞机轨迹,在无法建立有效双向联系的严峻情况下,迅速判明机组意图,竭尽全力帮助我们“净化”空域、腾出跑道。民航西南管理局、四川省机场集团也在积极调配力量,做好应急救援准备。所以,这次成功备降是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结果,鲜花和掌声同样应该献给他们!

复杂特情下的生死抉择

事件发生以后,很多业内人士分析,说我们在短短十几秒内作出系列沉着、冷静的应对以及符合程序的操作,是“创举”,是“史诗”。的确,最初的十几秒,是最艰难、最紧迫、最考验人的。

第一是瞬间的失压、缺氧、风压、超低温等极端恶劣环境的体验,就像把人从平地上瞬间拉到珠穆朗玛峰一样。

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证乘客和飞机安全”。有了这样信念,就顾不上极端恶劣环境中自身的不适;有了这样的信念,就算千难万险,也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希望、错过一线生机;有了这样的信念,就能将平时积累的特殊情况处置能力在这一瞬间爆发!同时,我也始终坚信,任何一个训练有素的机组,在极端困难和严峻复杂的情况下,都能够坚守这样的信念,迎难而上、破难而进!

第二是爆破性失压,紧急下降期间飞机的操控。

我坐在左座飞行,自动驾驶仪失效后,只能左手人工操纵飞机。右手绕过身子,很别扭地取出氧气面罩。由于右侧风挡脱落后,强大的气流灌入驾驶舱,大风让我无法一只手戴上氧气面罩,只能坚持缺氧飞行。

第三是大速度与小速度的选择。

大家可以想象,当飞机破损,过大速度紧急下降,可能造成机体进一步的损伤,同时猛烈的气流可能对我们机组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但如果保持小速度、小下降率,机组成员还得继续忍受低温缺氧的状态,又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增大安全风险。在大速度与小速度之间,我们作出适中的选择——在尽可能减少强冲击力对身体伤害的同时,保证飞机的下降速度。

第四是紧急下降与越障。

当飞机失压时,紧急下降是处置程序中的记忆项目,然而进入藏区,高原地形也是我们最大的“顾忌”。二机长梁鹏立即协助我执行紧急下降程序、确定安全高度,并通过无线电继续向成都空中管制报告,发出应急遇险信号。飞机稳定后,副驾驶徐瑞辰努力回到座位上,忍着伤痛协助我们执行下降程序,监控飞机关键参数。下降中,我们机组不断相互提醒,注意保持安全高度,规避地形方面的衍生风险。面对零下近40摄氏度的极寒、缺氧环境,我们需要尽快飞出山区,下降到更低的高度,确保旅客安全。“出山”的那一刻,我的心情瞬间平复了很多。

第五是自动设备和仪表的故障。

突如其来的爆破失压,FCU中央部分翻起,造成右座的主要仪表失效,自动驾驶仪和自动油门失效。在人工操纵的情况下,我尽力控制飞机的状态。巨大的风噪,让我无法与二机长、副驾驶进行语言交流,同时我们也无法听到无线电。通过肢体语言,我们机组三人相互提醒,确认飞机的飞行航迹和高度。在正常情况下,自动设备能帮助我们减轻工作负荷;在多重故障的情况下,人工操纵和机组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严谨作风下的“三基”体现

可以说,特情处置的每一步都是本能反应,但这背后是公司严格落实民航局近年来“三基”建设的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注重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锤炼能够迅速处理突发问题,确保在自己岗位上万无一失的能力。

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统计,3/4的飞行事故属于人的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导致的飞行事故占到了70%以上。因此,优良的飞行作风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冯正霖局长在今年2月民航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上强调,良好的作风是保证航空安全的关键,在一定情况下作风建设比飞行技术还重要。“三基”建设的重点也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作风建设。飞行作风是飞行员在运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表现,贯穿于整个运行过程,比如,航班飞行中严格执行SOP、积极配合航班调整、飞机外部检查到位等,都是作风严谨的表现。严谨的飞行作风不仅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还可以确保规章标准的准确执行,从细节上塑造出一名卓越的飞行员。

随着民航发展,公司机队规模不断壮大,飞行队伍结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运行模式也由集中转为分散,这些都给飞行队伍的管理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按照民航局的要求,我们以大力弘扬“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这一当代民航精神为使命,坚持对飞行队伍“严管厚爱”。

严抓管理,开展绩效考核,对飞行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细化考评,全面推进工作作风建设。由全体飞行干部担任飞行监察员,抱着“鸡蛋里挑骨头”的态度,结合日常飞行,对标准喊话、频率调整等执行方面的细小问题进行现场检查、指正,对安全隐患零容忍。

在培训方面,根据公司“上山出海”战略目标,为不同背景的飞行员制定差异化训练流程。每阶段均有固定的训练课程和科目,做实做细人员资质能力建设。例如,针对高原运行开展专项的理论培训、模拟机训练、具体航线带飞制度等。在转升机长、教员等阶段必须通过飞行部和公司的严格面试,通过飞行准备网开展的飞行航后讲评和测评系统等。

不断结合航线运行特点加强培训,提升飞行员的综合能力,飞得更安全就是对飞行员最好的厚爱!

2006年,我转业到川航,“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让我受益匪浅。老教员、老机长毫无保留地把飞行经验、作风养成、精湛技术传授给年轻一代飞行员,帮助我们及时弥补飞行知识上的不足,纠正飞行技术上的偏差,深入分析问题的症结,为积累飞行经验、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今,我和第二机长梁鹏成长为新一代模拟机飞行教员,肩负起了向年轻一代飞行员“传、帮、带”的重任,我们义不容辞。不仅要传授飞行方法、飞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带好飞行作风,树立安全理念,坚持“红线”意识、“底线”思维。

“飞行是一种艺术,需要精雕细琢”。无数的飞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巩固专业技术知识、模拟演练特殊情况处置,将执行SOP和特殊情况处置的程序入脑入心,建立起情景意识,才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从容应对、力挽狂澜。模拟机训练高高原飞行科目,帮助我们对紧急下降的程序理解更深刻、执行更熟练,特别是航路上释压程序和单发飘降程序等。当日的重庆—拉萨航线我飞过上百次,对不同时间飞机所处的位置和情况非常熟悉。出现那样的特情,我没有半点犹豫,立刻决定备降,并按预案要求迅速进入处置程序,为成功备降争取了宝贵时间。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机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安全的飞行意识、娴熟的飞行技能和良好的操纵技术正是飞行员的基本功,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三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家里的客厅、书房摆放了各类与民航、飞行有关的书,没事都要翻一翻、想一想。不断追求飞行技术和职业操守的精益求精,是每一位飞行员在职业生涯中应确定的基本目标。

用忠诚践行最高职责

此次成功备降得到社会各界、广大民众的“盛赞”,我们也荣获“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的称号。但我想说,作为机组,飞行安全是最高职责。就像军人保家卫国、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一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必须始终牢记、忠诚践行。我们机组的最高职责就是全力保证乘客和飞机的安全!

在救助航班人员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从重庆去西藏打工的旅客热泪盈眶,他用抽泣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感谢川航、感谢机组,给了我人生中第二次生命。”那一刻,我们为践行了生命至上的责任与担当、保证了乘客和飞机的安全而无比自豪,为践行了升任机长时的庄严宣誓而感到光荣,那誓词就是:成绩源于勤勉,责任重于泰山。

民航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在民航的运行链条中,飞行员是关键环节。其职业特征决定必须具备与专业技术相匹配的职业道德水准,始终做到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忠诚于党,忠诚于飞行事业,把安全飞行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民航已经安全飞行93个月,累计飞行约6100万小时,超过上一安全周期26个月,超过上一飞行时间纪录4000万小时,是迄今为止中国民航最长的安全周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民航人落实安全要求、夯实安全基础、提高安全能力、践行安全责任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全体民航人弘扬当代民航精神、不图虚名、不求虚功、埋头苦干的奋斗,它为民航从阶段安全向持续安全换挡升级打下坚实基础,为奋力实现民航强国战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5·14”特情处置带给了我们荣誉,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和社会各界给予我们、给予飞行安全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感谢给予我们的鼓励和表彰。这荣誉是中国民航培养、受民航精神熏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检验的结果,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在今后的飞行生涯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地坚持安全第一、旅客至上、真情服务的原则和理念,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用行动践行誓言,用生命诠释忠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飞好每一个航班,以生命的名义全力保证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请党和人民放心!

相关链接:

民航局召开中国民航英雄机组事迹报告会号召向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学习

冯正霖:以学习英雄机组为动力 不断创造中国民航安全纪录

  《中国民航报》评论:让英雄机组成为新时代民航人的楷模
责任编辑:mahuan 000
推荐新闻: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