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通航>滚动新闻
海燕无人机:“把脉”万千气象,赋能“智慧世运”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5-08-12 19:22: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杨群峰 报道:81日以来,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四川省气象局部署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海燕型无人机已高质量完成了5架次成都世运会气象保障任务,成功获取关键气象数据,为赛事精准预报提供重要支撑。

成都世运会盛大开幕、赛事精彩纷呈,这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该项国际体育盛事,备受全球瞩目。赛事举办期间正值成都汛期,川西高原及周边地区气候复杂多变,传统观测手段难以全面覆盖。海燕无人机凭借长航时和高原适应能力等优势,在极高海拔和复杂气象条件下表现出色,为突破高原气象观测难题提供了支撑。

为保障世运会气象,海燕无人机已累计完成五架次任务,搭载温湿廓线仪、气溶胶雷达和下投探空系统等设备,飞行区域覆盖川西高原西南涡等敏感区,开展机动气象观测,累计航时超36小时,成功投放48枚探空仪,获取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观测数据3.5万余条,为大型赛事气象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提供

在此次密集飞行任务中,海燕无人机连续获取的海量高质量气象数据,如同为成都世运会装上了“气象天眼”。通过搭载的下投探空系统,该无人机实现了不同高度精准释放探空仪,实时获取大气垂直结构数据,显著提升了强对流天气预警能力,大幅提升了短临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这些高精度数据已实时汇入气象相关系统,为盛会开幕式、赛事场馆运行、交通调度及户外项目提供了精细化、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保障,助力世运会的顺利举行。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本届世运会开幕式以这一主题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气象。在这场国际体育盛会背后,航空科技力量正以创新之姿,为赛事保驾护航,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智造的实力与担当。作为保障的中坚力量,海燕等多型无人机24小时待命,构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高精度气象网络。未来,中航无人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智慧气象服务向更多元场景延伸,以更智能、更精准的科技保障能力,为重大活动保障筑起科技屏障,为防灾减灾锻造智慧之翼,以创新之力护航美好未来。(编辑:许浩存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

 

 

 

 

 

 

 

责任编辑:xuhaocun 000
推荐新闻: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内蒙古空港贵宾服务公司:拓宽多元化经...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打好反诈“预防针” ...
“西云数据”助力航旅智变 数据科技重塑...
大手牵小手 安检“童”样暖 大兴机场安...
襄阳机场创下通航以来最快破百万记录
新疆机场集团伊宁管理分公司2025年上半...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战高温 出“凉”策 ...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