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22专题>2022两会>记者跑两会>肖敏
吴仁彪:用科研方式参政议政 助推民航强国建设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2-03-04 15:18:00

2022年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第15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也是本届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过去五年以来,吴仁彪围绕民航发展和教育改革积极建言献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0年,他提出的“疫情期间机动车不限行”和“向全国交通行业推广民航电子临时身份证”的建议被采纳。2021年,他提出的“关于微调高考时间的建议”入选全国两会教育领域十大关注热点,“关于在架空线缆加快安装航空警示装置的建议”被评为全国政协年度好提案,也是18个公开的好提案之一。2018年他出版专著《用科研的方式参政议政》,该书2021年被选入全国政协委员智能读书平台电子书库中,供全国政协领导和委员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

吴仁彪说,去年是建党100周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航拍图入选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这是值得所有民航人骄傲和自豪的;自己有幸接受了《中国民航》杂志建党百年特刊中“名人坊”专栏的访谈,分享追梦民航强国的心路历程,也应邀在北京鸟巢参加了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倍感振奋。

尽快提高飞行员培养能力 助推通航发展

民航局一直非常重视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针对通航提出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工作思路。吴仁彪认为,在未来一定阶段,我国通航发展中三个重要的增长点分别是:飞行训练、无人机和航空体育运动。目前我国一半以上的飞行训练需要送到国外进行。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原因,送国外培训这条路径已经走不通,近年来在民航院校形成了较严重的飞行员培养积压问题。吴仁彪建议,要转危为机,尽快提升国内飞行训练能力,夺回原来被国外占领的一半培训市场。这既有利于通航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飞行员的当代民航精神,避免学生受到国外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

除了增加必要的训练飞机外,吴仁彪建议从四个方面改进通航安全监管工作与行业政策支持,以进一步促进通航发展。一是细化中小型运输机场保障飞行训练的安全责任,将飞行训练发生的涉及机场的不安全事件不计入机场安全年度考核指标,在运输机场无航班运行时,飞行训练的管制指挥由飞行训练单位自己负责,相关安全责任由飞行训练单位自己承担。 二是降低航校训练飞行起降费收费标准。训练飞行的飞机小,起落架次多,起落航线训练1小时即可达60架次以上。民航局规定的运输机场起降费标准最低为270元/架次,按此标准收费对于航校来说成本难以承受。建议降低训练飞行的起降费标准,按运输飞行最低标准的五分之一收取。三是加大对中小型运输机场保障通航运行尤其是飞行训练的激励力度,建议对运输机场按保障通航飞行起落架次给予机场通航补贴,或者出台相关减免税政策,增加机场收入,降低机场成本,提高机场保障通航运行的积极性。四是对飞行员训练基地所在通航机场尽量少采用停航整顿方式,或者停航时间不要太长,以免人为降低飞行训练能力。

实行学位细分级制度 提高民航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吴仁彪告诉记者,依照国际教育界按照毛入学率指标划分,在2000年之前,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精英教育阶段, 2020年毛入学率达到54.4 %,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同时,从高考录取角度来看,2020年实际录取率高达92.3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宽进”。多年来,中国孩子的学业生涯是以考上大学为分界点,为了考上好一点的大学,中小学阶段“累得要命”,由于没有“严出”的社会文化氛围,考上大学之后“嗨的要死”。

为了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吴仁彪建议,国家正在修订的《学位法》中增加学位细分级条款,并在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普遍实行。大学学士学位设普通学位和荣誉学位两大类,荣誉学位主要面向优秀毕业生(按一定比例和/或一定标准设立),和面向精英群体设立的教改项目(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包括中欧学院班、卓越班、CDIO班)的毕业生。由于深造和就业都要仰仗于更好的学位认可,通过学位细分反过来刺激和倒逼学生对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视。

吴仁彪建议,尽快在民航所有院校先推行差异化就业推荐办法。由于大学生就业和考研一般都在毕业前最后一年进行,可以根据大一到毕业前一年的学习成绩出具成绩单供用人单位参考,上面含每个学生在其专业学习成绩的位次比,并保留不及格和重修补考记录。“2002年,我担任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院长,那时候空管专业严重供不应求,所以学风比较差。为此,我们实行了一种‘大学生就业星级推荐办法’。我们根据大学生在校的综合学习成绩与表现,将学生分成五个级别(相当于五星制),直接提供给用人单位供他们选人时参考,很快就扭转了学风。因为星级越高,就业选择性就越大。”吴仁彪说。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全力支撑智慧民航建设

去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民航局在统筹疫情防控与行业恢复发展、持续安全保障、智慧民航建设和服务品质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让吴仁彪对今年的民航恢复发展充满信心。

吴仁彪告诉记者,智慧民航建设是未来民航工作的主线,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今年初,民航局正式发布《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智慧民航建设进程将加快。作为中国民航人才培养摇篮和科技创新基地,中国民航大学将更加全力支撑智慧民航建设。早在2014年,中国民航大学就跨学院、跨学科设立了“航空运输大数据工程”交叉学科点,后又设立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点。2018年,在航空安全博士点下设立了“民航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学科方向。2021年,又申报成功“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

“中国民航大学准备跨学院、跨学科申报国务院学位办刚刚设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交叉学科博士点,形成‘本硕博’贯通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吴仁彪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肖敏)(编辑:张薇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

责任编辑:zhangwei
相关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