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低空经济兴起 通用航空又迎来发展风口——2023年中国通用航空盘点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4-01-24 14:52:00

2023年,全球通用航空市场发展强劲,通用飞机交付量增长迅猛;中国通用航空市场表现不俗,反映市场景气度的三大指标——航空器保有量、飞行小时数、企业数量——均再创新高。以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城市空中交通(UAM)为代表的“新通航”勇立潮头,亮点纷呈,呈现给全球通航领域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但未来还需踏实前行,行稳方能致远;传统通航步履稳健,可圈可点,但市场状况略显寂寞,发展僵局有待突破。通用机场建设稳步推进,低空空域资源得以进一步释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域管理条例出台,低空空域开放将获突破性发展。在低空经济发展中,低空空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利用低空资源发展通航产业,催生低空经济,已成为上上下下共同的认识,中国通用航空将迎来又一个发展风口。

全球市场增长迅猛 中国市场表现不俗

2023年,全球通用航空市场增长强劲。来自GAMA(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为2656架,其中固定翼通用飞机交付2029架、较2022年同期增长10.1%;直升机交付627架、较2022年同期增长8.5%。

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器(不含无人机)保有量约为5000架,比2022年增长5%;传统通用航空飞行量(不含无人机)约为135万小时,比2022年增长11%;传统通用航空运营企业(不含无人机)690家,比2022年增长4%;无人机注册数量120余万架,比2022年增长25%;无人机飞行量约为2300万小时,比2022年增长10%;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1.9万余家,比2022年增长26%。

从相关数据来看,航空器保有量、飞行小时数和运营企业数量这三大反映通航市场景气度的指标均创新高。传统通航市场虽然保持稳步发展,但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通航,市场增长迅猛,各项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无疑也为我们观察和展望未来中国通航发展提供了两个视角:一是在以无人机、eVTOL、UAM为代表的新通航赛道,要勇立潮头,即使不能领先全球,也要与先进国家齐头并进;二是在传统通用航空领域,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通用航空消费入手谋求破局发展。

新通航亮点纷呈 需戒骄戒躁踏实前行

从早期的无人机航拍、无人机作业,到现在已开始常态化运营的无人机物流快递,再到正成为行业“热搜”的eVTOL,以无人机、eV?TOL、飞行汽车、UAM为代表的“新通航”是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最大亮点,也是我们呈现给全球通航产业的一张“中国名片”,在这一新兴领域我们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无论是农业植保、巡线巡查、工业吊装等作业领域,还是应急救援、紧急投送、通讯中继等民生保障领域,以及现在成为新闻热点的“哈尔滨冰雪旅游”现象级“顶流”中的大IP——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空的人造月亮,无人机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无人机物流已从试点试验进入了常态化运营阶段。2023年,迅蚁科技的血浆及医疗检验样本无人机运输服务,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常态化开展;安徽黄山风景区开通了无人机运输航线,食物上山、垃圾下山,无人机日均可往返运输4吨,有效地解决了山地物资运输的难题;就连阳澄湖大闸蟹也坐上了无人机,从湖中心被运上岸只需5分钟,效率提升了近6倍。

先货后人,UAM更大的想象空间是无人机载客。UAM及其运载飞行器eVTOL是“传统航空器+人工智能+新能源”的完美结合,必将带来通用航空技术与产品的革命性发展。

在这一激动人心的赛道上,中国企业表现出色。2023年2月,峰飞eVTOL盛世龙在单次充电状态下完成250.3公里飞行,刷新了全球2吨级eVTOL飞行器航程纪录;同样在2023年2月,时的科技宣布完成1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2023年8月,小鹏汇天的倾转翼飞行汽车适航取证申请获民航局受理,并于2023年12月取得民航局颁发的技术验证机特许飞行证;2023年12月,民航局发布沃飞长空AE200-100型eVTOL型号合格审定专用条件,标志着该款eVTOL开启实质性适航审定工作;2023年12月,亿航EH216-S型eVTOL飞行器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标准适航证,这是全球第一架由民航管理当局颁发标准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客eVTOL。这些新通航的初创公司及其初始团队,无论是来自航空技术领域,还是想把汽车开上天的车企,抑或是其他航空新势力,都体现了很强的创意意识、创新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业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领域,同时这个行业又是最注重安全、最需要严谨作风的领域。一方面我们要秉持勇于创新的精神去大胆设想;另一方面要本着对天空的敬畏之心去小心求证,踏踏实实地用心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与工程问题,严格按照适航技术条件和适航管理要求,制造市场需要、消费者信赖、民航局放心的UAM航空器产品。当然,相关企业也需要从材料、电机、电池到电子电控等领域获得全产业链支持。电池是电动航空的成功关键,也是目前电动航空的短板,中国的电动汽车及其车用电池领先全球,我们期待在电动航空领域中国能再创辉煌。

当前国家政策鼓励以无人化、新能源为特征的新通航发展。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到2025年电动通航飞机将投入商业应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氢能源飞机关键技术完成可行性验证。2023年7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发布。为配合该条例实施、完善无人机法规体系,《民用机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区域划设技术要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安全评定指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无线电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规范相继发布或开始征求意见,以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管理链条上的各节点能够“落地”并形成“闭环”。国家重磅政策加持,必将进一步拓展新通航应用市场,并推动新通航技术与产品的迭代升级。

传统通航步履稳健 需突破困局实现更快发展

传统通航发展步伐稳健。2023年,从京津冀水灾救援、大兴安岭灭火救灾,到新疆无人区失踪人员搜救,还有已不再是新闻的各地常态化航空医疗救护,航空应急救援已成为民生保障能力建设的标配。与此同时,中国民航“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霍林郭勒—通辽、库车—阿拉尔、建德—横店等多条短途运输航线相继开通,全国运营的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达130余条。2023年1月~11月,全国通用航空短途运输企业共运送旅客5.3万人次,有效地满足了交通不便地区人们的航空出行需求。2023年12月,民航局发布的《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运营服务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通用航空短途运输业务的开展。

2023年5月,首架民用款初教6飞机获颁标准适航证,标志着这款代表中国航空发展历史、备受国际飞行爱好者喜爱的中国造历史名机正式进入民用通航市场。2023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通用飞机AG600M四架验证机齐聚陕西渭南蒲城国家民机试飞基地,开展大强度适航科目试飞会战。2023年,山河阿若拉通用飞机交付60架,作为首款在中国达到量产的本土造通用飞机,它已累计交付260余架,并在2023年取得澳大利亚适航认证,开始启动国际化销售工作,同时山河SA160五座飞机适航取证工作已开始启动。2023年12月,中国航空工业特飞所研发的AS700民用载人飞艇获颁民航局型号合格证,载人飞艇曾承载人类早期飞行梦想,期待能在中国重获新生。

传统通航发展可圈可点,但我们也要看到,与风头正旺的新通航相比,传统通航略显寂寞,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大面积亏损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但“寂寞”绝不等于“落寞”,传统通航不会也不应该甘于寂寞,而是要在市场上找寻新的突破口。

传统通用航空作业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无人机替代,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通用航空将被无人机取代。事实上,无人机取代不了传统通航,因为自发展伊始,通用航空就带有浓烈的人类情感,她关乎到人类的飞行梦想和航空激情,驾驶飞机像鸟一样自由飞行是人类亘古以来的飞行梦想,而这正是通用航空能吸引大众参与并得以持续百年发展之本源。“造一架自己的飞机并让她飞上蓝天”,这无疑是航空精神的最高境界,美国实验飞机协会会员就有20万人之多,这才是真正的通用航空消费市场主体。所以,我们要借鉴国际发展经验,从通用航空消费入手去打破发展僵局,重点聚焦以公务机、私人飞机、娱乐飞行、实验飞机、自制飞机为代表的通用航空个人消费市场发展。当然,这需要破圈,需要走出圈外,吸引更多的“圈外人”进入通航领域,成为通航的消费大众及从业大军。

星空会是一家广泛活跃于圈内外,跨界金融、互联网、汽车、机车、游艇、高端旅游的航空俱乐部。截至2023年底,星空会飞行学员已累计超过200名,全年接待公众5000余人次,其中95%来自航空圈外。所以,我相信中国有发展通用航空个人消费的群众基础,关键是不能成为航空圈内人士的自弹自唱,一定要破圈和出圈。此外,无论是新通航还是传统通航,都离不开政策支持。在中国通航发展的现阶段,政策边际效应明显,是个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行当。民航局基于“放管服”的通航管理改革及通航政策法规重构给通航企业带来了生机和发展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不要紧,我们可以对症下药去解决问题,如有必要也可以再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但切忌矫枉过正,而是应该松弛有度,在安全与效率之间找到更好的新的平衡点。呵护来之不易的市场基础,为坚守行业的通航企业保驾护航,这是从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市场参与主体到消费者上上下下共同的责任。

基础得以逐步夯实 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通用机场建设稳步推进,通用机场网络正在逐步形成。2023年,湖北竹山麻家渡、甘肃民勤苏武、四川北川永昌、山东青岛即墨、黑龙江富裕塔哈、新疆北屯丰庆、安徽肥东白龙、江西共青城南湖、甘肃华池南梁、山西芮城新南张、云南凤庆中和、四川遂宁安居、内蒙古乌审嘎鲁图和鄂托克乌兰等新建通用机场获颁机场使用许可证。GAAIP通用机场信息平台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在册通用机场数量已达449个,比2022年新增50个,其中取证通用机场105个、备案通用机场344个。将通用机场纳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通用机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已成为各地政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未来5年~10年将会是中国通用机场建设的高峰期。

2023年6月,民航局印发了《通用机场选址技术指南》,对跑道型通用机场、直升机场、水上机场的选址提供了工作与技术规范性指南。但在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中,除了要遵从民航规章与规范,还要注重体现通用机场的功能性和产业承载能力,避免把通用机场都建设成缩小版的支线机场。不仅仅是传统的通用机场,随着城市空中交通(UAM)的发展,我们也需要在城市建设能保障eVTOL垂直起降飞行器起飞降落、停场、充电、维护、落客并与地面交通进行无缝衔接的垂直起降机场VertiPort。2023年12月,深圳宝安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正式启用,开始为城市空中交通业务的常态化运营提供保障。

2023年,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低空空域资源得以进一步释放。2023年,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空域由6600平方公里扩展到7800余平方公里,湖南划设了171个空域及97条常态化低空目视航线,安徽划设22个临时空域和15条临时航线,海南省发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图。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试出了成果、试出了经验。由省政府层面牵头组建军地民三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中心的“四川模式”得以推广;湖南省秉承“天地人和”的低空空域管理理念,实现了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江西省打通军地民三方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渠道,为通航飞行提供全联通、全功能、全流程服务。作为一种以机动性、便利性为特征的航空飞行活动,仅仅局部的空域开放及划设有限的固定航路远远不够,下一步的低空空域开放需要由“点—线—面”跨区连线成片,在全国进行全面性推开,并致力于提高通用航空飞行便利性,建设全国统一的空域管理与航行服务平台,使低空空域使用用户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一个网站或一个App就能获得空域划设及动态管控信息、飞行申报、飞行情报、气象信息、安全告警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11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这意味着我国的低空空域开放将获得突破性进展。

发展低空经济 通用航空迎来新商机

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的概念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印象中国内首次公开讨论低空经济还是在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AOPA世界会员大会上。低空经济是通用航空产业经济的概念发展,是充分利用低空空域资源发展通用航空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相关经济领域产生协同发展效应的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如同土地资源、海洋资源,低空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和生产力。在土地资源、海洋资源利用已接近极限,而低空空域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各地纷纷谋划及布局低空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圳、海南、广东、安徽、江西等多地举办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及论坛。尤其是深圳,继2022年出台《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后,2023年2月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建设低空经济中心,并于12月相继发布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政策指引精准,各区积极跟进。宝安区发布了《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10条相关举措,最高资金支持达3000万;龙华区发布了《深圳市龙华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出13条举措,预计3年内拿出共计约2亿元的“真金白银”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12月龙华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正式揭牌;龙岗、南山、福田、盐田等各区也相继发布相关支持政策,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目前,活跃在深圳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多达1500余家,深圳城市空中交通运输飞行量居全国之首。应用有场景、发展有基础、实施有方法,相信深圳能为全国的低空经济发展闯出一条可资借鉴的示范性发展新路。

回顾10年来中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历程,尽管道路曲折,但我们初心不变,始终以稳健的步伐砥砺前行。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发出了中国开放低空、发展通用航空的政策信号,这是我国通航发展的第一个政策风口。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对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进行具体部署,这是我国通航发展的第二个政策风口。2023年,以通用航空为内涵的低空经济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出台,预示着我们将迎来通用航空发展的第三个政策风口,这必将带来中国通用航空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中国通航又面临一个历史机遇期。政府支持,社会关注,行业响应,随着中国低空空域的实质性开放,低空经济效应有望在中国集中性体现。

通用航空又一年,2024,我们共同期待!

【注:本文相关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项目号:21ZDA012)】(作者:高远洋,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转自《中国民航报》 6744期 007版)(编辑:孙文瑾 校对:李季威 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sunwenjin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