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第41届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分别与ICAO理事会主席夏基塔诺、秘书长萨拉萨尔以及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团,就航空安全、航空安保、空中航行、技术合作、加强航空联系、低碳减排与绿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探讨。这是近3年来中国民航首次密集开展面对面的双边会谈,会谈频次之高、议题涵盖之广、合作成果之多,充分展示了中国民航开放包容、坦诚务实的态度和信心,也开启了国际交流合作新的篇章。
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苏发展是全球民航业共同面临的首要任务。中国代表团在与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和秘书长会谈时表示,中国将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继续加强与国际民航组织的全方位合作,为全球民航复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与加拿大、美国、德国、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日本、新加坡、埃塞俄比亚等国会谈时表示,中方愿与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双方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稳妥有序恢复,为全球民航复苏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加强双边航空联系,持续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更好满足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人员和经贸往来需要。中方还与沙特阿拉伯就扩大航权安排共同签署谅解备忘录,与塞内加尔、委内瑞拉就商签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形成共识。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需要各国加强交流与技术合作,合力筑牢安全基础。在中国与欧盟委员会代表团的会谈中,中欧双方同意继续深化航空安全管理、飞行运行、空中航行、无人机等各领域的对话,不断加强政策和技术交流合作。在与欧盟航空安全局会谈时,中方提出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应持续深化航空安全合作,加快落实中欧航空安全协定,共同提升航空安全水平;建议抓紧开展工作会谈,推动中欧双边适航合作项目落实落地。在与巴西会谈中一致认为,要继续加强包括适航审定在内的技术合作,更好地服务双方航空产业发展。在与美国联邦航空局会谈中表示,愿继续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深化各方面的技术合作。
国际航空减排事关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航空发展,需要遵循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原则,允许各国自主选择最适合本国国情的中长期目标及实施路径。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通过双边会谈,向国际民航积极介绍中国民航绿色发展措施和成效,阐释中方在加强国际减排务实合作方面的立场和方案。中方向各国倡议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深化国际航空减排合作,倡导构建公正合理、合作共赢、各尽所能的国际航空环境治理体系,始终做务实行动派,得到相关国家的广泛理解和认同。奥地利、古巴、沙特阿拉伯、纳米比亚、印度等1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低碳减排和航空环保议题与我国进行了广泛交流,积极赞赏中国为国际民航绿色发展作出的贡献,纷纷表达在可持续航空燃料、机场清洁能源应用等民航脱碳技术领域深化合作的强烈愿望。
加强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是实现全球民航普惠、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民航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中方在双边会谈中表示,中国始终是全球民航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将持续为有关双多边培训项目提供智力、资金和人才支持。在与国际航协(IATA)、国际机场协会(ACI)会谈中,中方与相关国际组织就加强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航空公司和机场管理服务能力等达成共识。在与非盟、南非、塞内加尔等会谈时表示,中方愿通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渠道,继续加大对广大非洲国家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支持,帮助非洲民航加快高质量发展。在与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等国会谈中,中方积极回应对方诉求,就飞行员电子执照管理合作等开展了深入交流。在与美国运输部及联邦航空局会谈时,中方建议双方进一步升级中美航空合作项目(ACP),并尽快商签新的合作协议。
参加双边会谈的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秘书长及各国民航部门、各国际组织负责人高度赞赏中国民航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对国际民航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愿与中方继续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合力推动全球民航业复苏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曹慎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