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且呈快速发展态势,进一周内已波及十多个省份,感染者大多有跨地区旅游活动,疫情进一步扩散风险仍在加大,民航机场等公共场所的智慧防疫需求也在进一步升级。借助人工智能,避免人员频繁接触;结合人脸识别测温闸机、“一码通行”等设备,提高通行效率,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上线旅客行程溯源系统,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完善“空港疫智”系统,提升机场“精密智控”水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内多家机场利用智能化科技力量防疫,为抗疫提效,实现出行、防疫两不误。
智控系统升级 防疫到点到位
飞抵某地后,是否需要隔离观察、核酸检测,还有哪些疫情防控要求,这可能是当下旅客乘机出行最关心的问题。据光明网、《成都日报》报道,近日,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联合飞常准推出的“千万级机场防疫政策指引”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每日更新“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名单”,便于旅客了解全国疫情分布状况,合理规划行程。而与其他类似查询平台相比,该平台最大的特点是以地图形式形象展示各中高风险地区位置,实现区级精细化展示。旅客通过搜索机场名称即可查询机场所在城市的防疫政策和出行要求,了解各大机场实时防疫规定,方便旅客提前准备相关材料。
信息化的精密智控防疫还体现在追溯、定位旅客行程信息上。据《济南日报》报道,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济南机场上线“乘车溯源码”“行李追踪”两个小程序。由山东机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乘车溯源码”,可以实现对乘坐机场巴士旅客的智慧化信息登记。旅客乘坐巴士时,只需扫描车上张贴的二维码,即可跳转至“机场巴士乘车溯源码”小程序,授权登记手机号码后,系统会自动记录旅客所乘坐巴士的车牌号码和乘车时间,便于必要时快速准确地追溯密切接触人员的乘车信息,实现对旅客行程的“精密智控”。同时解决原有记录方式信息定位不及时等问题,有效提升疫情防控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济南国际机场行李追踪”微信小程序,则是针对行李运输服务痛点、难点问题创新推出的信息化产品。旅客通过该小程序扫描行李牌上的条码,即可实时查看自己的行李状态,就像查快递一样方便。目前,济南机场已安装完成27套RFID采集设备、68台RFID行李条打印机,实现了对东航国内航班进出港旅客托运行李的全流程跟踪。据凤凰网、搜狐新闻报道,为持续升级旅客出行全流程触点防疫措施,自疫情发生以来,海南航空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通过推广使用电子登机牌、CUSS自助值机等方式减少人员接触;通过在网站设立新冠疫情信息专区,在值机、登机及机上广播等环节对疫情相关信息进行告知等形式,在让旅客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及时获取出行所需信息。海航成为中国首家SKYTRAX“防疫安全五星认证”航空公司。
持续打造智慧机场 提升疫情精准防控力度
当前,智慧机场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无纸化、全自助、无接触,能让旅客轻松自如地值机、安检、登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提升效率,已经成为智慧机场的“标配”。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科技力量,让新科技为战疫注入新智慧,可在完善智慧机场建设的同时,提升精密智控的防疫水平。《中国民航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0月15日,杭州机场“空港疫智控”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该系统的投运进一步提升了“精密智控”水平。该系统打造“一图知、一表清、一码通、一屏控”的机场疫情防控体系,通过应用数据录入汇总呈现疫情防控落实情况、机场两集中人员出入通行动态管理和风险点保障链条视频关联多屏展示等功能,方便了重点人员、航班、旅客、设备管理。“一图知”指疫情防控风险图。重点突出风险点,包括洗消点、核酸检测点、防疫垃圾回收点、集中居住点等,形成了一张杭州机场疫情防控风险图。“一表清”从机场各类人员分布、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和集中居住管理等方面反映了员工疫情防控落实情况,减少了联络员人工统计和信息传递工作量,释放了大量人力资源。除此以外,旅客大数据排查、处置统计汇总、入境航班保障人员信息追溯等防疫工作更省时省力,同时利用表格更清晰明了地呈现。“一码通”通过赋予不同状态的“两集中”人员不同颜色的集中码,实施人员出入通行动态管理,可减少感染风险,大幅节省人力物力,推进了人员通行管控的电子化、自动化。“一屏控”是全链条监控视频系统。针对风险点,通过链条式的视频监控及图像智能分析,识别、告警和管控工作人员防疫风险源,清晰呈现重点航班保障流程,有效规避视频监控死角。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如何利用科技力量创新防疫工作方式,成为广州白云机场筑牢“外防输入”防线的重要一环。据中国民用航空网、《中国民航报》报道,近日,白云机场在1号航站楼引进自发电扶手带紫外线消毒装置。此款重量仅为1800克的装置利用波长为265纳米的紫外线技术,可以在0.7秒钟内破坏细菌病毒的DNA、RNA结构,使其无法再生和传播,真正做到了安全、节能、环保。此外,白云机场始终坚持“人、物、环境”同防。根据形势变化和防疫需要,白云机场对涉疫垃圾消毒方式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在污水处理厂涉疫垃圾转运区及脱消间新增自动喷淋消杀系统。采用高压喷雾技术,可将消毒液形成雾化直径小于100微米的“雾墙”,且对人体无害。通过精确计算安装及远程操控,可对涉疫垃圾转运区、板房及脱消间内外进行全覆盖、无缝隙消毒,大大提升了消杀效率,降低了人员感染风险。
智慧防疫设备功能升级
兼顾防疫+便捷通行
疫情暴发以来,“红外测温+通行设备”成为机场等公共场所的科技防疫标配设施。其产品功能和设备形态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在“测温+通行”的基础功能之外,叠加了诸如无感扫码、安检等功能,不仅有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防疫压力,也很好地提升了入口通行的效率和体验,做到安检、测温、通行管理等“多”不误。《温州日报》《中国民航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温州机场“四合一”全自助健康扫脸读码测温系统近日正式上线,该系统属全国首创。旅客到达温州机场后,只需进行身份证扫描和扫脸,即可完成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健康码核验和体温监测,安全快速地通过防疫通道。近日,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自主研发的“人、码、证、温”四合一的“一齐飞·防控智行安全管理系统”,在机场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澎湃新闻、腾讯新闻报道,该系统在机场航站楼国内出发大厅及国内到达大厅设置了25条自助闸机通道,织就一张科技防疫的“安全网”。旅客只需一张身份证,最快仅需3秒,无须脱口罩,即可自助完成人脸识别、人证比对、无接触式体温监测、健康码核验、重点人员筛查等检测程序。
此外,据人民网报道,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大兴机场除常规的测温、健康码查验外,着重强化了对中高风险地区旅客的智能识别。消毒防控方面,除常规消杀外,还在母婴区应用低刺激消毒药剂,配合紫外线、蒸汽进行温和消毒。此外,在电梯扶手消毒上使用了“黑科技”,设备运行时可自动对扶手进行无辐射的高效消毒处理,全方位为旅客的卫生安全保驾护航。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旅客手持身份证、中国护照、港澳通行证自助通过出入口防爆测温闸机,可实现智能身份识别、自动爆炸物探测、健康码核验、无感体温监测和快速融合监测数据,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有效提高机场整体服务质量,同时也为实现机场一脸通关、差异化安检等智慧机场项目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