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人尹 报道:11月13日~14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巴航工业”)在广东惠州举办2025年巴航工业航空市场研讨会,正式发布题为《反内卷背景下的破局之道》的中国市场报告(以下简称“市场报告”)。该报告在深入分析航空公司间激烈竞争这一行业焦点问题的同时,为中国航空公司实现可持续盈利构建了清晰的战略框架。

(巴航工业供图)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航空公司高管、行业专家,以及航空协会、咨询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组织了多项内容充实的主题演讲、小组讨论及炉边对话,重点聚焦航空公司业务战略、网络拓展,以及如何在中国快速演进的航空市场中精准开拓未充分发掘的机遇。与会嘉宾深入交流了优化的运营模式与座级合适的机型将如何增强网络灵活性、提升运营经济性,并有效满足二、三线城市日益增长的新兴需求,为推动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
巴航工业此次发布的市场报告以数据为支撑,呈现关键洞察,为航空公司提升定价能力、有针对性地拓展‘蓝海’市场,以及通过座级合适的机型实现机队差异化提供了战略建议。
在市场报告中,巴航工业认为在中国市场,超过 65% 的航班集中在高密度干线航线,而 76% 的国内运力(ASK)被投放到 3 家及以上航企参与竞争的航线上,这种高度集中的格局让各航企在由主要城市对组成的饱和红海市场中激烈角逐。此前,巴航工业发布的未来二十年市场展望中也提到,到2044年全球市场对150座级以下新喷气飞机及螺旋桨飞机的需求量将达10500架,而与100座级~150座级机型相匹配的航空市场将是新蓝海。
为此,巴航工业就蓝海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对策:通过座级多样化,形成高频次 + 高收益的双重优势。对大型航空公司而言,首要任务是实施“以枢纽为核心”的战略,着力优化枢纽航班波结构,实现中转衔接效率最大化、提升飞机利用率,并有效支持高端客流;对中小型航空公司而言,盈利路径在于通过“点对点”与“深耕细分市场”实现差异化,灵活部署运力,开拓国内下沉市场、航空服务不足的市场及客流量较小的国际航线。
巴航工业大中华区总裁彭鹏表示:“旅客运输量的复苏印证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但显而易见,仅靠扩大客运规模无法保障航企的盈利能力。我们的研究表明,未来的盈利优势将取决于卓越的运营能力与精准的战略布局——其核心在于提升定价能力、有针对性地拓展蓝海市场,以及通过座级合适的机型实现机队差异化。善用此战略的航企,方能将中国巨大的客流增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成功。”(编辑:李佳洹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