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保障
我的芳华:学油30年(图)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8-10-22 15:18:00

 

百万航油原是梦,

卅年巨变似飞翔。

东风不信回难唤,

改革终教祖国强!

(题诗:孟进)

11.jpg

从湖南汨罗的农家子弟到民航局接收的第一批油料专业毕业生,从扎根西北的基层干部到中国航油集团的党委常委,龚丰经历并参与了中国航油事业30年的高速发展。

22.jpg

1995年7月,龚丰(右二)在法国巴黎奥利机场参观机场场内供油设施,与外国同行深入交流。

龚丰刚参加工作的1988年,全国的航油消耗量还不到100万吨;而如今,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年供油量就达到了1200万吨。“当时我做梦也想不到啊!”他说,这一切都是时代的馈赠。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民航和中国航油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更没有他个人的成长。“我们有幸赶上了这个时代”。

龚丰是湖南汨罗的农家子弟。年少时的他,一心想着学生物和农业。1984年高考,民航局委托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招收了第一批油料专业的学生,而他是当年被录取的唯一湖南籍考生。

“学油?大概是吃的油吧?”年少懵懂,他始终惦记着地上的粮食,却阴差阳错地管起了天上的“粮食”,从此便没有离开过。

就这样,龚丰在航油一干就是30年。从基层逐步走上领导岗位,龚丰在这30年里实现了职业生涯中的蜕变,而他所在的中国航油也在这30年里实现了从“建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与很多同辈人一样,他一再将此归功于改革开放,而且始终感恩改革开放给中国民航、中国航油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和成就。

33.jpg

1990年4月,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之初人员合影。三排右六为龚丰。

差距与追赶

“北京首都机场一年的加油量有多少?”1990年,刚到中国航油公司任职的龚丰陪同法国同行参观首都机场。在回答法国同行的提问时,首都机场的航油领导非常骄傲地报出了“每年32万吨”。毕竟首都机场的加油量占全国机场加油量的1/4啊!

“那巴黎机场呢?”龚丰和同事们反问。

“巴黎的哪个机场?”

“最大的那一个!”在场的几个年轻人甚至不知道巴黎有几个机场。

“戴高乐机场的加油量每年近400万吨”。这个数字突破了几个年轻人的想象。在吃晚饭时,龚丰和同事们才开始“算账”。按照他们的推算,首都机场即便发展得再快,在他们退休时,其年加油量最多也就100万吨。“我们当时很笃定,在我们有限的职业生涯里,是看不到国内单一机场年加油量达到400万吨了”。

然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首都机场的年加油量在航班增长速度受限的情况下已经超过了400万吨。“当时做梦也想不到啊!”

事实上,加油量小只是一方面,技术和管理水平低才是当时中国航油在运营中的“硬伤”。

44.jpg

  1993年7月,龚丰在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考察机场供油设施,与外国专家现场交流。

龚丰多年来一直保存着一本手写的《飞机加油操作规范》。1990年7月,中国航油公司成立不久,在安技处做助理员的龚丰被派去广州分公司出差。在分公司总经理喻昶老先生的办公室里,他发现了这个宝贝。“不知道老人家从哪里找来了一本国外的操作规范,然后自己翻译手写在一摞油料化验单的背面。他看到我喜欢,竟把这本宝贵的操作规范送给我了”。

这是龚丰第一次接触国外的《飞机加油操作规范》。而当时的中国航油甚至没有一套像样的行业准则。“唯一的是《油料工作条例》”。龚丰记得,里面的内容并无太多“干货”,大多是行政管理方面的要求,技术内容寥寥无几。

55.jpg

这本操作规范打开了龚丰学习国外先进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理念的大门。“民航是一个国际性的行业。飞机飞进飞出,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最基本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要乱套”。

1990年~1991年,龚丰先后两次去新加坡出差。“在交流中我发现外国人有一个特点,他们讲什么都会从柜子里拿出一本规范作为依据”。因此,在第二次出差回程前,他和同事通过一个华侨的关系复印了大量航空油料技术标准、规范带回来。龚丰形容,“如获至宝”。

66.jpg

自此,龚丰给自己立了规矩,出差一定要把事情搞明白、有所收获才行。每到国外,他和同事就在油库里尽可能多看、多问。“直到现在,还有人说跟我出国很累。我们到国外去就想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哪个犄角旮旯都想看看”。

对业务精益求精的龚丰对员工也充满了感情。

1996年,龚丰任中国航油西北公司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在西北地区4年,针对西北公司设施设备陈旧、安全保障能力低下的现实情况,他严格要求按标准对照检查。凡是符合性达不到要求的,必须无条件整改。他还解决过许多棘手的问题,处理过不少违章、违规的人,而且处理得极其严格。

与此同时,他下狠心解决西北公司员工生产、生活条件差的问题。为格尔木供应站的5名员工建执勤宿舍,将兰州市中川镇的员工搬迁到城里,他都亲自规划。

“我在西北公司时,很多人怕我,怕我严格,怕我铁面无私。但是大家又喜欢我,喜欢我对大家的爱。因为爱,你才会严;因为爱,你才能严。不严格要求,不严格管理,损害的是企业,归根到底伤害的还是广大员工。”龚丰说,在西北地区的4年很值得回味。

改革与战略

经过30年的职业生涯,龚丰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中国航油也以他年轻时不敢想象的速度飞快发展着。全国的航油消耗量从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25万吨,激增至2018年的3500万吨。全国的储油设施容量从1978年的四五万立方米,激增至2018年的530万立方米。上世纪90年代,除了北上广等十几个大城市能用火车运油以外,大部分地区只能用汽车运油;而2018年,全系统仅长距离输油管道已达1200千米。如今的中国航油早已从一家单纯的保障企业,发展成为对标国际一流航油公司的大型央企。

“我们赶上了这个时代,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龚丰一再重复着“时代的馈赠”。改革开放40年,民航经历了3次重大的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企分离,建立了多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民航管理体制,这也让中国航油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今年53岁的龚丰恰好经历并参与了这一切。“每一次改革,中国航油都得到了大的发展机遇,是改革成就了航油事业的发展”。

作为改革的坚定拥护者,龚丰亲自参与、主持了中国航油近十几年大大小小的多项改革。航油资源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配给制到后来的专项管理再到市场化,航油价格也从计划管理到双轨制再到与国际接轨……这些改革最终成就了中国航油市场在油品质量、设施设备建设、运行管理、经营模式、合规合法性等方面与国际市场的全面快速接轨。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到底怎么改,大家的意见一度有很大分歧”。龚丰说,我国的航油市场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别,资源分布和消耗不平衡使运输及保障成本很高。2002年,关于与民航总局脱钩后的中国航油该何去何从,当时有很多方案。国家有关部门在经过多方研究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航油统一管理的模式。

“统一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统一供油设施规划和建设,统一资源调配,统一安全管理标准。这几个‘统一’,确保了在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消耗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客观条件下民用航空高速发展的供油保障。在绝大多数支线机场、中西部机场及西藏等高高原机场的供油,边际利润都是负的。没有航油,飞机就飞不起来。但亏损的事情,哪家企业都不愿意干。如果不是统一管理,航油业务肯定不会有序发展、平衡发展”。如果说改革让中国航油与世界接轨是“竭诚服务全球民航客户”的真实写照,那么以上种种也是改革让“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实实在在得到落实的写照。这两句话正是中国航油肩负的神圣使命。

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完善的供油网络的支撑。在龚丰看来,网络的建设布局将是他们这一辈人直到退休最为重要的任务。毕竟全国的年航油供应量即将达到4000万吨,这个数量远不是地面运输可以保障得了的。“越来越多的机场依靠火车运输已不能保证航油供应,未来一段时间必须大量修建输油管道,构建全国供油网络”。

龚丰经历过西南地区长期供油紧张的窘迫。西南地区没有航油资源,也一度没有炼厂,航油供应问题只能从西北、中南、华东等地区的炼厂通过铁路长途运输来解决。但到了2002年,铁路运输已经不能保障西南地区的航油供应。当年,龚丰主持开通了长江航运,航油从上海、南京下水经长江运至重庆,再转运到成都、贵阳,供油紧张的情况得到改变。维持了十几年后,西南地区的航油需求量大幅增长,航油运力再度吃紧。“今天,航油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构建全国供油网络,确保国家航油供应安全。这不是某一家企业的问题,是国家战略”。

责任与使命

“2008年,有两件大事对中国航油、对我个人影响很大,即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地震。这两件事改变了我们对应急管理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对自己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冰雪灾害发生后,湖北、湖南、贵州三省的铁路、公路运输受阻,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中断,一些地方对外联系只能靠航空。可是航油运不进去,三省辖区内的机场供油全面告急。

“那一段时间真的有点儿乱,国家层面当时也没有统一协调机制,我们每天两次召开内部应急协调会议,满世界找人协调:没有油,找油;电力机车不能使用,找内燃机车拉;电力中断不能卸油,找省长,省长亲自现场协调。在经历这次事件后,我才知道航油供应应急管理的责任,也才知道我们应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谈到这里,龚丰神情凝重。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龚丰很快启动了公司应急管理机制。5月19日,龚丰就接到了来自国家应急办的紧急通知:马上调航空汽油去四川绵阳。

“中国航油当时没有开展航空汽油业务,上哪儿去搞那么多航空汽油呢?”这给龚丰出了个难题。当时,国内只有兰州石化炼厂生产航空汽油。在国家发改委的统一协调下,龚丰立刻联系中国石油,给兰州石化炼厂打电话,紧急协调了1200吨航空汽油。挂了电话,龚丰随即联系铁道部协助运油。铁道部当即“锁住”一列刚在银川卸完油的油车,将其调到石嘴山洗车,再调至兰州,由中国航油组织航空汽油装车。

从龚丰接到上级命令到航空汽油装车,一共只用了20个小时。就这样,挂着4个“抢”字,这列装载了1200余吨航空汽油的油车顺利到达绵阳,有力保障了抗震救灾的正常开展。“在‘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较年初冰雪灾害发生时明显提高了,协调机制也基本建立起来了”。

不仅如此,为了让赴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唐家山执行堰塞湖抢险任务的米-26直升机减轻油料负荷,多带重型设备上山,龚丰要求西南公司提前选调加油员和最好的加油车,携带7000升燃油挺进北川县擂鼓镇。这样可以保证直升机携带最少的燃油执行任务,并就近进行燃油保障,减少往返机场次数,并以最快速度将紧急调运的大卡车、挖掘机、推土机吊运上山,排除堰塞湖险情。

“救援飞机飞到哪里,中国航油就加到哪里”。这是作为央企的责任与担当。在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2010年甘肃舟曲泥石流、2010年青海玉树抗震、2017年四川九寨沟抗震等应急抢险任务中,龚丰都曾战斗在第一线。“关键时刻,能不能拉得出来;关键时刻,能不能保证航油供得上,是对我们能不能履行责任的最好检验”。

当下,龚丰全身心扑在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供油工程的建设上。初出茅庐时的他“做梦也想不到”,作为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和中国航油的“天字一号”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年供油已经达到了1200万吨。(《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程婕/本文图片均由龚丰提供)

“我是真的热爱这个行业。”扎根于此30年的他不是在客套。

寄梦蓝天

我期盼中国民航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希望中国航油实现更大的发展,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油保障能力,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上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科技水平,为保障国家航油供应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龚丰

责任编辑:shiying 000
推荐新闻: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