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报道:机务白衬衫外搭黑色工作夹克,简洁之中透着几分干练;面容沉稳,眉宇浓密舒展,一双眼睛深邃而平静,仿佛蕴藏着对专业领域抽丝剥茧的思索与洞察;加上挺拔的鼻梁、朴实的谈吐,透出内敛而坚韧的气质——这是东航技术虹桥维修基地的同事们对吴志巨的共同印象。
4月30日7:30,吴志巨走进办公室,他的安排,是在完成当天白天的既定工作之后,继续承担当晚的单位值班,还计划在5月1日白天,继续主动留在岗位上、守好劳动节假期的出行首日。这是这位“东航首席技师”、工作室带头人在保障高峰期常见的“夜以继日”模式,也是他获评“全国劳模”后的首个工作日。而他想得最多的,就是要让这场“史上最繁忙‘五一’”假期,得到更“给力”的航班维修保障。

吴志巨获得全国劳模荣誉
获奖归来,迎接“最繁忙五一”
4月29日,从北京载誉归来的第二天,面对前来聆听分享的同事们,吴志巨与大家面对面而坐,打开了“话匣子”。“作为一名机务人,我最自豪的,并不是个人成就,而是一次次攻坚克难中,把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环节做到位;成为劳模,意味着要有劳模的标准,要更好地发光发热”,吴志巨用自身感悟告诉同事,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技能技术,还要有为民航维修事业持续奋斗的“主人翁”心态。

工作中的吴志巨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共计5天,根据预测,民航旅客运输量约为1075万人次,日均215万,同比2024年增长8%,创同期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民航机务保障任务的加大。
今年“五一”,吴志巨就作为东航维修基地节日期间的值班负责人之一,参与值班工作。4月30日当天,他身着工装,穿梭于机坪与机库之间,严格检查定检、航线维修各环节,从航材工装到消防防护,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大家一起,用行动守护平安。
吴志巨说,自己接过“全国劳模”荣誉的第一时刻,最期待把喜悦分享给部门同事、特别是工作室成员们。他希望用自己从一名一线机务工作者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经历,告诉所有的战友、伙伴,撸起袖子加油干,会有收获。
坚守20多年,潜心耕耘机务事业
1996年,怀揣着对蓝天的热爱,吴志巨考入中国民航学院(现中国民航大学),自此踏上了与飞机紧密相连的人生征程。“当时觉得飞机是非常高大上的,投身民航事业有很强烈的吸引力和自豪感。”吴志巨至今记得当年那种简单的少年心性与热情。
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他专攻飞机结构与材料研究,为今后的机务维修生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03年盛夏,怀揣梦想的吴志巨走出校园,投身民航机务维修。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志巨与值班工程师探讨结构方面的排故方案,他发现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要变成实际动手操作,还有着不小的差异。他认识到,标准流程并不意味着机械执行,而是对一线智慧与实践经验的凝练。他被那种“查阅手册如指掌、排故思路缜密”的专业精神深深打动,“钻研维修技术”在心里萌芽生长……
在之后的职业生涯里,吴志巨参与了东航多架飞机的8C检结构修理方案制定工作,参与了东航建立客舱侧壁板墙纸更换能力……
后来他又投身到东航多个维修项目中,参与客舱整新车间筹建等,2009年还主导了B737大修能力建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吴志巨获评东航首席技师;2016年,他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他作为东航机务三支代表队的领队之一,率东航技术团队以优异成绩包揽首届“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岗位职业技能大赛”集体前三和个人前三,实现全满贯;2018年,他成为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2019年,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五一前夕,又获“全国劳模”称号。

吴志巨(左一)带领同事开展机务工作

吴志巨(左二)在工作室与同事交流(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提供)
一个岗位到一份蓝图,匠心护航事业发展
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吴志巨深深感受到,机务维修事业,需要在眼前的设备和工卡里潜心雕琢,也需要着眼未来。
随着东航技术的改革步伐,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创新创效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吴志巨坚信,只有创新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
东航拥有规模排名全球前列的空客A330机队,从国内精品航线到诸多国际航线,都有这款客机的身影。而空客A330飞机反推整流罩等相关部件的自主修理和更换工作实施难度高,需要对双曲面复合材料进行精确定位,曾经多年依赖“送修”,不仅维修成本高,且运输、维修周期长。
吴志巨于2013年带领同事们,着手建立这项维修能力。他利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工作经验,结合当时国际上最新的工艺技术,提出了“多曲面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的精确定位新方法”和“新型材料胶接固化的优化曲线”这两项新工艺,攻克了“难题”。
据统计,自东航技术掌握此项维修能力以来,已累计完成空客A330发动机的相关修理65台次,其背后的价值非常显著。
近年来,东航技术还成立了多个创新项目组,由他们自主研发的飞机油箱修补漏点精准确认、空客A320系列飞机货舱地板制作和更换等项目,大大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请年轻人来“玩”的前辈,用传承点亮未来
“欢迎大家来我们工作室‘玩’”,这是吴志巨一直向同事们发出的邀请。
2015年,吴志巨被聘为东航股份首批十大首席技师之一;2018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飞机维修技术创新工作室在东航揭牌。他坚持“传帮带”,推行首席技师-技师-技工三级培养体系,悉心培养出一大批青年骨干——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余浩、东航首席技师高松、科创大赛获奖者金晓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而他更尤其相信,像自己一样,今天的机务年轻人,也都是从对航空事业的好奇与热情开始,一步步走向工作岗位,既为他们保留一份从“玩”航空开始的纯真初心,又营造一展身手的广阔天地,才能让工作室成为机务人才成长最肥沃的土壤。
金晓良时常和同事们说起第一次和吴志巨进货舱维修的场景:闷热狭窄环境下,他蹲着示范安装步骤,讲解原理,反复叮嘱安全注意事项,亲切随和之间,那份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着自己。
而更多的年轻人也正在如吴志巨所期待的那样,带着“玩”的兴趣与对岗位的憧憬加入了这份事业,他们时而蹲在工作室里的3D打印机前、时而抓住机会和吴志巨交流,探索着把自己的创意、热情,化成这份岗位上的果实。而今年“五一”假期,更有不少吴志巨“带出来”的维修骨干正奋战在航班生产保障上。
就在赴北京接受“全国劳模”表彰前夕,吴志巨迎来新使命,他被任命为东航技术虹桥维修基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从一名怀抱飞天梦想的少年,到全国劳动模范、技术带头人、团队领军者,吴志巨始终心怀热爱,不忘初心,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真谛。
对吴志巨来讲,履行好岗位责任,护航银燕展翅翱翔,比奖章更闪耀。(编辑:李佳洹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