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通讯员杨万卿、曹勃报道:3月30日,山东航空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材)召开前后舱协同应用(国产航行新技术)试点项目签约会议。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苗留斌、副总经理于博,中国航材集团总经理杨晓明、副总经理王忠夫以及双方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山航就此成为民航局前后舱协同应用(国产航行新技术)试点项目的首家签约航空公司,率先跨入“互联飞机”新时代。

苗留斌介绍,前后舱协同应用是基于高通量宽带卫星和数据传输的民航新技术应用,是通信领域的国产航行新技术。本次试点的目的是使用国产化的高通量卫星机载设备和技术实现前后舱地空数据的实时安全传输和相关应用场景拓展,并实现数据安全可控。“本次山航前后舱协同应用试点项目,也是在民航局统一规划部署下,积极助力行业安全数据管理工作,山航有望成为首家开展‘云匣子’测试验证工作的航企。”山航运行风险控制中心运行监控相关专业人员介绍。

“互联飞机”并不是空中Wi-Fi那么简单,建立可靠的空地通信不仅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飞行服务体验,更能够提升飞行运行安全风险防控。前后舱协同应用在飞机上主要分为前舱应用和后舱应用两种。后舱应用主要集中于旅客上网、娱乐、传媒、消费等,前舱应用主要集中在对飞机参数的实时传输和空地实时语音、视频通信,对数据链路的安全性、稳定性、保密性及传输速率有较高要求。
本次试点项目的前舱应用场景包括QAR数据实时下传;电子飞行包(EFB)双向通信,实现多种复杂格式数据(如航行通告上传、卫星云图等)上传;4D/15能力(每15分钟通过自动报告追踪航空器位置);4分钟语音通信能力。利用高通量卫星的大带宽优势,实现空地实时通信,将飞机的实时动态数据、传感器参数等及时传递给地面决策支持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更好的为飞机提供决策支持,便于共同做好应急辅助决策,后续还将论证开发乘务员穿戴设备推广应用及货舱视频监控等,为机组、AOC(运行控制中心)提供决策支持,提升安全水平,改善运行效率,提升服务品质。
山东航空和中国航材签约会议还就专业航材保障、整体机轮保障、航材AOG支援、机务航材管理系统开发,以及飞机运行数字化应用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希望借前后舱协同应用试点项目的东风,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赢,促进商业模式转型,不断探索提升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旅客服务感受,助力数字山航和智慧山航开花、结果,实践高质量发展。(编辑:张彤 校对:孙文瑾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