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Gartner发布的最新报告,2018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7年的1535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1864亿美元,增幅高达21.4%。公有云规模的扩大,不但造就了诸多云计算巨头,还帮助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和变革。
截至2018年12月,华夏航空机队规模达44架,开通航线170余条。两年前,华夏航空机队规模达到20多架,信息化需求猛增,传统的操作方式渐渐不能满足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华夏航空引进和自主研发了多个系统,并于2017年从国内外多家云服务商中选择了亚马逊AWS作为云计算合作伙伴。目前,在双方具体合作中,已完成了机票销售系统中的中转业务系统改造迁移上云,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也完成了基于云原生服务的信息系统重建开发和云部署试点,涉及内部门户、APP、BPM、食堂管理系统、HR系统等。
在近两年数字化转型探索过程中,华夏航空确定了全面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基调,并将云计算作为IT建设的核心。从降低成本的技术发展到对业务的推动,公有云服务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无论这意味着要开发移动应用程序还是让客户更多地参与,这些变化都表明,公有云对很多企业来说已经具有战略意义。
主动出击:完成从私有云向公有云的转变
传统航空公司过去几十年来,依靠运行控制系统(FOC)支撑飞机的运行控制,依靠旅客服务系统(PSS)支撑营销和服务,依靠全球分销系统(GDS)实现全球的机票销售,这三大基础IT系统助力传统航空公司实现信息化。最近10年,航空公司又依靠电子商务系统(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对销售进行了变革,并且提升了旅客的在线体验。传统航空公司是运营性质的公司,其IT系统依赖外部IT厂商的供应。而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将近10年的发展,航空公司在这方面的差异正在缩小。
华夏航空作为一家有创新基因的、思想超前的公司,早在2017年已提出了上云的理念,但是基于业务信息、业务安全最重要的原则,没有轻易地将信息放到公有云上。考虑到未来信息化的整体方向,私有云会越来越少,自己建设的基础设施会越来越少,于是2017年华夏航空与其他航空公司积极沟通,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基本上明确了将业务迁移到公有云上,同时不排除实施混合云、用多云的方案。
2017年,华夏航空与云服务商亚马逊AWS成为云计算合作伙伴。对客户而言,AWS是业界云计算的鼻祖,可提供高可用性、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和服务,并持续领先云计算的技术发展。同时,AWS的云服务不触碰客户数据,不影响或左右客户的业务生态,让客户在发展中保持独立。目前,已完成部分系统改造迁移上云,为华夏航空all-in-cloud的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夏航空原来基于IT框架进行研发,而将系统迁移上云以后,华夏航空技术团队积极调整观念,提出DevOps运维、研发一体化的思路,采用持续集成、持续部署等方式,把原来的瀑布式开发转变为敏捷的迭代式开发。2018年,华夏航空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战略规划,技术团队针对系统安全性、成本控制、可靠性、扩展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部分业务系统的成本是原来的70%~80%,有的甚至可以节约50%以上。
华夏航空首席信息官蒋涵如表示,目前华夏航空仍然有很多业务没有优化。出于业务连锁性的考虑,当前只是简单地将系统迁移到云端,利用云端的分布式数据库、缓存和负载均衡等云平台原生功能对系统进行小范围的优化,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未对系统架构进行重建,在系统效率提升和节约成本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迈步前行:华夏航空中转2 .0 系统上线
近年来,随着中转售票业务范围日趋扩大、合作方日趋增多,OTA访问量迅速增长,系统性能瓶颈日益凸显。与此同时,VMware虚拟化环境的本地部署因硬件设备老旧以及网络出口带宽不足,较为频繁地出现假死、运行缓慢等情况,严重影响OTA的业务对接成功率和旅客购票体验。
2018年,华夏航空制定偏向于全云的规划,计划将营销的、运营的、保障的及业务管理迁移到云端。但上云是有顺序的,华夏航空第一步完成的系统是偏向于用户的中转2.0系统。中转2.0系统是一个给旅客提供中转航班服务和产品的系统,是中转航班产品“通程航班”的销售和监控系统。对面向用户(2C)的应用来说,其更能凸显公有云的优点。在中转2.0系统上线之前,“通程航班”的产品销售基本上用的是中航信的黑屏系统(eterm)。但是整个过程没有实现自动化,销售人员工作负荷很大,而且可能发生错漏忘等问题,影响旅客购票体验。
2018年4月,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改造,华夏航空中转2.0系统完成了AWS云部署及试运行。出于性价比、访问延迟、未来规模等方面的考虑,华夏航空确定了以西云数据运营的AWS宁夏区域作为企业上云的核心平台。项目建设初期,针对原有架构,AWS SA及ProServe团队提出了高可用性设计、性能、安全等多方面的改造和优化建议,并持续协助用户完成架构的测试及优化,希望通过将系统迁移到云端,并进行必要的架构重建,搭建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弹性的云系统。
未来部署:搭建云上新平台
在华夏航空2018年上云的系统中,比较典型的是内部管理的综合应用,包括门户网站和业务流程处理系统(BPM),以及面向员工的移动应用,合在一起是整个管理端综合应用。这个系统从架构来看比较简单,但因为管理和业务应用是交互在一起的,系统的迁移就会变得复杂,如出勤管理、航班任务准备、资料查看等,以及运行情况、航班调整信息发布和运行安全管理等。在迁移这个系统的时候需要明确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把部分内容迁移到云上。由于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都是在云上交互的,如运行控制系统、航班保障系统、机务管理系统,在网络性能优化上存在很多问题。优化得不好的话,云上的信息交互会比较缓慢,甚至会出现断线的情况。2018年,华夏航空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来进行整个管理平台的迁移。这是2018年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些航空公司出于成本考虑,正在推行“去数据中心”战略,也就是放弃自有数据中心,全面将应用部署到公有云上。更多的航空公司则在使用公有云来支持其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以获得更高的性能,并解决不同地区访问速度不一致的问题。就云供应商而言,仅仅提供运行应用的云环境并不是他们的战略。云供应商正在着力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甚至很多具有业务功能的云端平台。低成本地利用这些云端平台也是航空公司云化的重要方向。
蒋涵如表示,2019年和2020年可能是公有云使用的重点年份。2019年,华夏航空会把公司最核心的运行和保障业务系统迁移到云上。运行和保障业务系统是航空公司的“发动机”,航班的运行信息都是用这个平台来交互的,所有的业务部门都要依靠这个平台开展工作。积累了2018年管理平台的迁移经验后,华夏航空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现已制订了可行的方案,系统优化正在进行中。
华夏航空表示,未来会继续与AWS深入合作。到2020年,华夏航空计划将营销、服务、安全、运行等领域业务系统全部迁移到公有云上,充分利用公有云优势对业务流程进行深度优化,构建颗粒化、微服务化的业务中台体系,为航空业务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打牢基础,也为开展广泛的业内外合作创造更多的可能。(《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