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小飞机有大本领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12-24 14:20:00

W020181205549127546861.png

11月5日,一架新舟60飞机缓缓滑入山东烟台机场的跑道,稍作停留,机翼上两个扇叶快速旋转,又加速起飞。在其他中型客机的映衬下,新舟60飞机显得小巧灵动。“别看它小,用的是涡桨发动机,只有50多个座位,但性能一点儿也不差。”幸福航空烟台基地负责人赵鑫指着这架正在爬升的新舟60飞机对记者说,“这架飞机虽小,作用却大着呢!渤海湾上的客轮一旦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就不能运营了,往来大连和烟台的旅客更愿意坐新舟60飞机。因为它的抗风能力好,受天气因素影响小。”

除了能完成像烟台到大连这种跨海飞行外,新舟60飞机还可以在极寒、风沙、高温高湿等环境中飞行。“我们目前开通的很多航线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运行。凭借新舟60飞机良好的适应性,能确保安全运行,也能让不发达地区民众享受到航空服务带来的便利。”幸福航空战略规划部总经理陈欧说。

对于这架小飞机的性能,新舟60飞机总设计师吕海同样显得十分自信:“新舟60整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加国际竞争完全没有问题。”这份自信来自新舟60飞机设计制造的高标准、极高的生产水平、严苛的性能测试以及不断的改进提升。

吕海介绍,新舟60飞机是中国航空工业按照中国民航CCAR-25部标准开发研制生产的双发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支线飞机,配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涡桨发动机与复合材料螺旋桨,在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维护性等方面均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支线客机水平。同时,一系列严苛性能测试的成功完成也为新舟60飞机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塑造了中国民用客机的良好形象。2012年1月,新舟60飞机在黑龙江漠河机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极端寒冷天气验证试验及试飞工作。当时气温在-35℃左右,在民航管理部门专家的现场监控下,新舟60飞机寒冷天气维护程序得到了充分验证。“在高纬度严寒环境中,新舟60飞机抗风寒、战严寒,以优异的性能安全飞行在祖国的边陲。”幸福航空运行副总裁、飞行教员王洪太对新舟60飞机给予很高的评价。

漠河的寒冷远没有达到新舟60飞机的耐寒极限。同年2月,新舟60飞机来到了有“冰城”之称的俄罗斯雅库茨克——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在5天时间里,当地最低气温达到-56℃,而新舟60飞机各系统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早在2009年11月和2010年7月,中国航空工业就对新舟60进行了低温和高温飞机单发飘降性能验证试飞,为用户使用该机型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10多年来,新舟60飞机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肯定。但中国航空工业深知,新舟60飞机在结构寿命、客舱内饰、噪声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有效提升新舟飞机产品品质,中国航空工业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收集、分析和评估国内外用户的使用需求及意见建议,从设计、制造及维修环节对产品进行持续改进,充分挖掘新舟飞机平台潜力。从2009年至今,对新舟飞机进行了211项重大改进,改进了10多个型号。新舟60飞机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由35小时延长到45小时,SDR(使用困难报告)事件减少25%,故障千时率由投入运营时的63‰降低到目前的20‰,新舟飞机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在新舟60飞机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国支线航空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十一五”期间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以来,我国机场数量显著增加。其中,中小机场占比73%。这为航空公司开辟中短途运输航线以构建干支结合的航空网络体系,提升中小城市交通通达性,让偏远地区民众便捷出行提供了可能。

新舟60飞机全球化的运营也全面提升了其全球服务保障能力。飞行13年来,该飞机成功运送旅客1200万人次。如今,新舟700飞机站在了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成为国家民用飞机“两干两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舟700飞机聚焦800公里以内的航空客运市场,高温高原性能优异,采用电传操纵,能够实现短距离频繁起降,并会聚了全球顶尖供应商。未来还将推出缩短型和加长型两个版本,以满足不同客户和基本航空服务的需求。

幸福航空总裁周舰表示,多年来,作为新舟飞机全球最大的运营企业,幸福航空依托新舟飞机优越的性能,实现了很多地区人民的航空梦想。未来,幸福航空将坚持履行促进民族航空制造业发展的使命和国家基本航空服务战略,全力支持新舟700飞机的研发和运营,让中国自己的支线客机飞遍每座机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航空带来的便利。

而在今年11月初,国内另一家支线航空企业华夏航空也看好新舟700飞机的未来前景。他们与航空工业西飞民机在第12届中国航展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国产民机运营与制造领域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购买和托管100架新舟700飞机,探索推进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航空工业西飞民机总经理王程宽表示:“新舟飞机的发展、运营,正是我国民机制造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写照。国产民机制造产业和支线航空发展不仅需要制造商与运营企业的不断努力,也需要国家、行业的支持与公众的信任。”(《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嘉宁)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