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何丹 通讯员沈怡辰 报道:“穿这身制服,就得多管闲事”。昆明机场安检站行检一大队大队长赵映波谈及暑运中帮两位七旬老人赶飞机的经历时,眼神里透着坚定。这位从1992年就扎根安检岗位的“老兵”,用一句朴素的话道出了昆明机场安检人的初心。
在这个被汗水浸透的暑运,无数像赵映波这样的安检人,凭着手上的专业本事和心里的那份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实实在在扛着责任、透着担当。他们一起,让昆明机场安检站既有实打实的硬底气,又有暖人心的软温度。
专业:于毫厘间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这事儿,差一点都不行”。这是赵映波参与第四、五版安检教材修订审议时最深的体会。作为早期民航安检专家,他深知教材里每一个操作规范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现场调研的积累。从一线安检员到管理者,岗位在变,但对安全的敬畏始终是他不变的坚持。
暑运期间,他每天巡视3万多步,既能从旅客频频看表的焦灼、行李带旁踮脚张望的急切中识别“急客”,也精通托运行李安检的“门道”——后端开包间里堆积着待查行李,他扫一眼X光机图像上的异常轮廓,就能精准指出哪件行李藏着锂电池。这双“火眼金睛”,是他从手动分拣行李的年代练起,历经X光机技术迭代,在数万次判图、开包、核验中磨出的专业本能。
8月7日清晨,他发现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持身份证茫然站立,老头跛脚、航班信息不明,距离登机仅剩10分钟。他来不及吃早饭,先帮老人查询航班,协调值机柜台,又带着老人在排队长龙中耐心沟通:“他们不认识路,误了机就麻烦了。”征得旅客理解后,他护送老人快速过检,甚至帮他们邮寄超量的洗护用品,直到确认老人顺利登机才松了口气。“这不是本职外的事,是这身制服该做的事。”他说。如今,他带过的20多名徒弟都已成长为各岗位骨干,不少人也像他一样,把“多管闲事”当成了工作常态。
同样以专业护航暑运的,还有质控岗位的“先行者”李滔。2008年便投身安检质控工作的他,既是制度标准的“校准者”,也是专业支持的“赋能者”。作为昆明机场安检质控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深知“让标准易懂、让执行不难”是质控工作的核心准则。
暑运前几日,面对民航局关于“3C标识充电宝禁运”的新规,他连夜拆解法规条文,结合现场流程制定“判图要点+开包话术+旅客解释口径”的三维指引。为了让新员工快速掌握,他还带着团队到现场,把抽象的法规转化为“看到什么情况要重点检查、遇到旅客质疑怎么说清楚”的具体步骤。现在,这套“三维指引”已成为新员工培训的内容,像这样的实战经验,正通过一代代质控人不断完善、传递。
坚守:于重复中沉淀力量
“请提前取出雨伞、充电宝,打火机、火柴不能携带!”在昆明机场旅客安检待检区,00后安检员付云辉的声音已有些沙哑。这个夏天,他每天要把这套提醒重复近千次,引导旅客整理行李、解答违禁品疑问、指引通道方向,在日均8万人次的客流高峰中,站成了一道沉稳的风景线。
对付云辉来说,安检工作是“平凡到极致的坚守”。从2024年4月入职至今,他在维序岗位上从未接到过一次投诉,反而收获了数不清的“谢谢”。这离不开“师带徒”机制的培养——他的师傅是有着多年经验的老安检员,不仅手把手教他在待检区进行异常行为识别,更教会他从旅客的眼神、动作里判断需求:“看到有人频频看手机时间,就得主动问问是不是赶时间;带小孩的旅客行李多,上前搭把手比说十句指引都管用。
有个小男孩在排队时跑来问他安检规定,跑回队伍后又特意折回来,仰着小脸说“谢谢哥哥”,这个瞬间让他觉得所有的重复都有了意义。“爸妈教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他说。一次,一位带小孩的女士因持电子临时乘机证明人脸核验未通过焦急万分,还拖着大包行李,他主动帮忙拎起行李,带她们到公安柜台办理纸质临时证明,再引导至就近通道过检。“其实我没做什么特别的,就是把每天该做的做好。”付云辉的话语里,藏着最动人的坚守。而这样的坚守,正像他师傅说的那样,“是老安检人传下来的本分”。
微光:照亮旅客平安旅途
暑运的安检现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处处是“小人物”的闪光。赵映波的“多管闲事”里藏着责任,这份责任已传给了他的徒弟们;李滔的“专业赋能”中透着智慧,这些智慧正通过制度与培训滋养着更多新人;付云辉日复一日的“重复提醒”间满是耐心,这份耐心源自师傅手把手的教导——他们共同勾勒出昆明机场安检人的精神图谱。专业,是对规章的极致践行,更是代代相传的经验积累。坚守,是对责任的无声注解,更是薪火不灭的职业传承。
当夕阳为航站楼镀上金边,赵映波已在核对当日的复检情况记录,身旁的年轻队员正俯身记下他圈出的细节。李滔的电脑前亮着新一批标准解读的框架,团队里的年轻人凑在旁边,把实操中可能碰到的问题逐条标注。而待检区的付云辉,刚送走一波高峰客流,趁着间隙翻开工作笔记——里面既有师傅手把手教的技巧,也有自己琢磨出的心得,准备迎接下一轮旅客的到来。
他们就像机场跑道边的灯,不耀眼,却始终在那里,用每一份专业与坚持,照亮万千旅客的平安旅途。而这份守护的力量,正在一代代安检人间悄然传递,成为昆明机场安检站在这个暑运交出的最好答卷。(编辑:许浩存 校对:陈虹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