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航空+汽车”嘉年华活动在弥勒机场盛大启幕。活动吸引了数百名汽车和航空文化爱好者到来,大家热切交流汽车、航空知识,细致品鉴弥勒当地美食,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这是弥勒机场“低空经济+地面活动”跨界经营模式的充分体现,也标志着弥勒机场正式形成“地面活动引流、低空经济增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弥勒机场供图)
因地施策破解通用机场经营难题
弥勒机场拥有1500米跑道、10个停机位及相关配套设施,其开阔的场地、浓厚的航空文化,以及弥勒当地的旅游资源,为弥勒机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弥勒机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直面通用机场年均停飞期长、设施利用率不足的行业困境,在停航期间引入各类非航项目,先后开展了科普研学、企业团建、航模比赛、宠物聚会等活动;加上高空跳伞、低空游览、训练飞行、体验飞行等常态化开展的项目,创新构建了“低空经济+地面活动”双轮驱动模式。
多方协同确保机场安全和经营发展双提升
为保障机场秩序和嘉年华活动的“双重安全”,弥勒机场与主办方共同组建了活动保障专班,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等安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同时将机坪划分为航空器停放区、人员流动区、游客休息区、产品展示区等数个专用区域,在保障航空器安全停放的前提下,满足了活动的场地需求。在活动结束后,弥勒机场对机坪开展了细致的检查,认真清理了现场遗留的外来物和空飘物等,以上措施最终实现了机坪安全和活动现场“零事故”。
本次嘉年华吸引了弥勒湖泉酒店、汽车经销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商等企业参加,活动现场除了展示汽车文化和普及航空知识,还有弥勒葡萄、红糖、红酒等当地特色农特产品展销。此外,还有东风韵等当地知名景区在现场进行旅游推介,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和游客在吃、住、行方面提供了极佳的旅游体验。这样“机场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既降低活动成本,又增加了机场的营收,还宣传推广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形成了机场、企业、游客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创新模式释放经济价值潜能
本次活动在场地租赁、商业合作等渠道为弥勒机场带来了可观的营收,创下了弥勒机场单日综合收入的新高。据测算,弥勒机场“低空经济+地面活动”的跨界经营模式,在不久的将来将实现非航空性收入超过航空性收入,这不仅有效解决了通用机场停飞期创收难的问题,也为省内各通用机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宝贵经验,更是践行民航局“民航服务提振消费年”的充分体现。
随着云南低空经济产业园在弥勒落地,弥勒机场将持续深化“航空+文旅+商业”融合发展,与高校、企业合作,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与当地景区合作,开发低空旅游线路,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与企业合作,推出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以创新的模式和开放的姿态,在通用机场发展的道路上展翅翱翔,这是弥勒机场为低空经济发展贡献的“弥勒方案”。(《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何丹 通讯员陈关鹏、尚震)(编辑:张彤 校对:李季威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