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逐绿向美 奔赴可持续未来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4-10-14 21:51:00

在航站楼里实现自然采光,收集回用雨水,使用光伏发电,推动特种车辆“油改电”……一处处生态环保的细节,正丰富着空港绿色、可持续建设运营的探索。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机场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交通枢纽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有研究表明,机场资源丰富,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行业之一。未来,构建绿色机场的目标将不仅是实现机场环保,更在于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形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出行需要。

因地制宜 打造绿色建筑

机场所处的地域气候对于机场能耗具有重大影响。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各具特色的运输机场在神州大地上星罗棋布——最北边的机场位于黑龙江漠河,最南边的海南三沙永兴机场建在碧波之上,西藏拉萨贡嘎机场位于高寒缺氧的高高原地区,新疆且末玉都机场则建在沙漠戈壁之中……如何因地制宜、更有效率地利用资源,更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是各机场建设运营的重要课题。

今年5月,广东佛山沙堤机场新航站楼顺利封顶。纯白的外观,积木般的独特造型,体现了现代设计的简洁性和功能性,带给旅客全新的出行体验。据介绍,新航站楼采用新兴的模块化建设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用吊机将预制好的模块框架整齐堆叠码放在一起,组成新航站楼的“骨架”。正如搭积木一样,这种模块化的建造方式是可拆解的,搭建方便,拆装也方便,当航站楼不适用时,还可进行易地搬迁。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机场在减少垃圾的同时,还降低了建设成本。

航站楼是机场最主要的建筑物,是为旅客提供服务的主要场所。随着机场布局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日益增加,机场资源环境将受到极大制约。近年来,各地机场在项目规划阶段即重视可持续发展,对航站楼的动线设计、能源平衡、设施可拆除等细节进行悉心设计,真正让绿色低碳的理念贯穿机场建设运营全过程。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窗与C型柱相接是航站楼结构一体化设计的亮点,最大限度实现了自然采光。通过大规模铺设采光顶,选用中置铝网遮阳玻璃,大兴机场夏季工况直射光遮挡率达59%,采光系数折减率达37%,实现了采光与减少辐射的平衡,白天几乎不需要灯光照明,有效节约了室内照明能耗。为了做到“光”尽其用,大兴机场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采用完全分布的集散控制模式,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编制基准照明时间表,结合不同功能分区自然采光情况与实际用光需求,将405个照明控制单元利用网络系统连接起来,补充制定特殊区域的分时、分照度控制策略。当阳光强烈时,灯光会自动变暗或者隔一组开一组,在阴雨天气下又能自动提升亮度,实现照明控制的精细化、个性化与节能化。据统计,在照明控制策略调整后,大兴机场照明系统年能耗由1391万千瓦时减至1143万千瓦时,减少了17.83%。

大兴机场航站楼内的“C形柱”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大兴机场供图)

此外,大兴机场在航站楼等重点区域全部采用一级节水器具,全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通过使用透水砖、设置下沉绿地和各类储水设施,方便雨水加速渗透收集,实现了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每年利用降水超过1000万立方米;与机场同步建设的兴旺湖不仅增强了“海绵机场”的调蓄能力,而且为机场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防止内涝,保障机场安全运行。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坚持“节能、环保、科技、人性化”的原则,在规划时尽量节约用地,采用新型结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工作区依山就势规划,通过原有土壤回填和植物移植,实现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水资源的再利用。特别是在2号航站楼建设中,昆明机场采用独特的“大港湾双分叉”设计理念,使航站楼不再只是简单的旅客登机和下机空间,而是成为融合了国际出发层、国内混流层及综合交通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这种全新结构考虑了旅客流线的高效性,提供了现代城市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实现了高铁、城市轨道与民航的无缝衔接,为昆明打造更开放、更便捷的航空枢纽提供了可能。

作为畅通经济大循环的空中桥梁,机场牵动着物流、人流、资金流。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综合考虑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才能以更具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持续性的建设方案,确保机场环境资源形成良好循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航空出行需要。

清洁绿色 用好自然资源

绿色机场体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和人性化服务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各地机场积极探索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资源优化和循环利用,创建整洁友好的环境,让空气更清新、出行更绿色。

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北货运区的建筑屋顶,整齐安装着一排排光伏发电组件,成为这个国际化机场里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没有噪声、辐射,真正零排放、零污染的静态发电”是业内对光伏发电技术价值的普遍共识。据介绍,该电站的光伏组件采用单晶硅双玻材质,转换效率高达20.9%,同时具备较高的防火等级,并在光伏组件引入iclean自动清洗系统,实现光伏组件全流程自动化清洗。该项目还配备了智能化的电力监控系统,实时采集电压、电流等重要数据,实现对发电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为光伏发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据统计,该光伏电站2023年累计发电量达1015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5400万吨。

 

 

 

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光伏发电(郑州机场供图)  

在太湖之滨,无锡硕放机场基于夏热冬冷地区气候及中小型机场用能特征,积极探索“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的清洁能源转型模式,在货站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全部自用,同时建立机场地源热泵系统,为航站楼政务及商务贵宾休息区供冷供暖,全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6.05%。

对机场而言,控制减少航空器的航油消耗、积极推动航油脱碳是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攻方向。航空器在地面停靠时,空调和电源动力均由APU(辅助动力装置)提供。APU作为一种使用航空燃油的发动机,存在能耗较大、噪声大、污染表象多、污染严重等诸多缺点。机场积极推进近远机位APU替代设备配置项目,优化设备对接流程,提升服务保障效率。据统计,2023年,郑州机场靠桥飞机APU替代设备保持100%“应用尽用”,飞机累计使用地面电源11.11万小时、地面空调4.68万小时,累计减少航空煤油消耗1.44万吨,减少飞机在郑州机场碳排放4.56万吨,相当于节约了8668万千瓦时。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双碳”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双碳”管理服务中心)在“双碳机场”评价工作中发现,枢纽机场致力于提升机场地面运行效率,减少燃油消耗。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经过深入研究与模拟验证,成功实施了长通道和U形通道分区运行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同时运行航空器的数量,显著减少了航空器等待推开时间。双流机场运控中心还联合空管局空管中心,通过新增航空器地面移交位置和灵活使用起飞跑道等方式,大幅缩短了航空器地面滑行距离,减少了航空器地面滑行时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通过优化运行程序,实行“边推边开”程序,减少航空器推出开车时间;通过推行STR(标准滑行路线程序)规划、区域引导模式、双扇区运行等措施,减少航空器地面滑行时间;通过识别空中航空器,计算在落地间隔中插放航空器的时机,减少航空器跑道头等待时间,从而提升了双跑道运行效能,减少了碳排放。针对地面特种车辆的耗能与排放,自2015年3月以来,各地机场以“电代油”“应电尽电”稳步推进地面车辆“油改电”,推动实现机坪“不用一滴油”,同步部署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成为减污降碳的重要抓手,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机场场内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27%,大中型机场近机位飞机APU替代设备安装率、使用率稳定在95%以上,机场光伏项目年均发电超过6000万千瓦时。

数字赋能 探寻零碳路径

机场能源具有品类众多和能源结构多样复杂的特点。随着机场和临空经济的发展,机场区域将形成以航空客货流为中心的多样化、发散式发展趋势,机场能源品类和结构进一步衍生,逐步变得多样和复杂。作为能源管理大户,机场正以数字化手段为抓手,打破信息孤岛,发挥平台效应,实行更为有效的能源管理,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虹桥机场智慧能源管控平台(虹桥机场供图)  

在采访中,“双碳”管理服务中心介绍了机场智慧能源管理的典型经验。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以建设四型机场为研究目标,建立行业领先的智慧能源管控平台,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引擎,融合数字与能源技术,集智能监控、多能源管理、用供能一体化于一体,通过设备远程监控、数据实时采集、运营智能优化,智能调配电、气、冷、热等各类能源,将航班、旅客、天气等信息流集合优化后联动能源流,实现能源供需精准匹配、精细对接,显著提高了旅客用能舒适度,提升了整体能效及能源服务水平。杭州机场以三期建设为契机,建立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大平台,覆盖能耗管理、“双碳”管理、雨污水监控、配电监控、空调监测、智能照明监测、充电桩监测等功能模块。其中,能耗管理模块具备能耗地图、能耗对比分析、用能成本分析、用能损耗分析以及基于数学模型的未来能耗预测等功能,并能选择时间段导出分析报告,还可以对已下达用能指标的单位进行用能预警;“双碳”管理模块则能够自动核算碳排放总量及强度指标,实现机场碳排放量预警。

行业专家指出,数字化的机场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机场,数字化与可持续性将不断融合。近年来,以合理、高效的科技思路与方法解决机场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难题,成为绿色机场发展的原动力。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通过开展数字化正向设计,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模型进行方案模拟、深化设计、管线综合、工程算量、模型出图、数字化交付等创新应用,使机场工程实现更高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在设计阶段,BIM技术使得航站楼、货运中心、控制塔等建筑的设计更加精确和高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够模拟机场建设对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环保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在运营维护阶段,BIM模型通过整合电气、暖通、给排水等机电系统,记录设备位置、设施性能、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机场工程的生命周期信息,确保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兼容性,为机场设施管理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标准对于提升效率、保持一致性,从而更高质量地建设绿色机场意义重大。2023年初,无锡机场集团研究制订了《无锡机场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了单位旅客吞吐量能耗、单位旅客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场内新能源车占比、可再生能源占比等核心指标,借助高校、科研院所平台能力,合作开展生态环境调研、噪声治理、污水资源化利用等项目,积极参与民航绿色标准制定和试点应用,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在机场的首次试用,推动机场实现全要素绿色发展。针对“双碳”机场建设,河南机场集团则提出“三步走”低碳战略,即第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实现机场自身碳中和;第二步通过技术革新,推动驻场航企及其他单位运营实现碳中和;第三步通过碳替代、碳交易等方式,远期实现机场、驻场企业和旅客出行整体碳中和。

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场通过绘制低碳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让绿色低碳可持续成为机场发展的主色调。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正渐行渐近。(《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田以丹)(编辑:金杰妮 校对:王亚玲 审核:程凌)

责任编辑:jinjieni 000
推荐新闻:
国门安检:强化业务技能 做好航班换季保...
东航云南公司开展航空安全员年终考核
新疆且末机场组织开展“119全民消防、生...
山东东营机场组织开展“民航知识进机关...
扫一扫,更高效 北海机场“微创新”改善...
于田万方机场恢复于田—乌鲁木齐—深圳...
新疆空管局顺利完成佃坝导航台校验工作
东航江西分公司组织红色观影
易宝支付亮相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 交易服...
天津滨海机场物流强化操作规范 全面开展...
塞尔维亚航空中国市场布局迎来新进展
同比增长278% 海口美兰机场2024年国际货...
呼和浩特机场赴新机场开展行李处理系统...
福建空管分局成功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大兴机场餐饮商圈开展“今天你微笑了吗...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趣味知识竞赛
吉林监管局党委开展“我的电影党课”系...
南昌机场员工餐刷卡门店新添4家
霍林河机场2024年度旅客吞吐量突破十三...
三亚机场组织召开飞行程序评估调整研讨会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