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西狭长的特点决定了发展支线航空的需求,近年来内蒙古地区民用机场建设方兴未艾,2016年12月28日,内蒙古地区第20个民用机场,扎兰屯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这一机场的建成,标志着内蒙古地区民用机场数量占到了全国第一位。扎兰屯市地处内蒙古与黑龙江接壤处,是一座开发较早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随着机场的建成,也给扎兰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中东铁路”从此过
19世纪,俄罗斯开始修建从车里雅宾斯克到海参崴的铁路,为了截弯取直,实际上是想利用铁路进行经济、文化渗透,从而将东北地区俄罗斯化,即“黄俄罗斯化”。俄罗斯利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机会,借钱给清政府向日本缴纳赔款,从而获取在东北修建铁路的权利。同时清政府通过甲午战争的失败,也意识到要强兵富国必须修建铁路,于是中俄签订了《中俄密约》,决定共同修建铁路。由于铁路建在中国东北,在李鸿章的坚持下叫“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因此简称“中东铁路”。
铁路从内蒙古地区的边境城市满洲里进入中国,横穿内蒙古、黑龙江,到达东部绥芬河。同时从哈尔滨向南,经长春、沈阳到达旅顺,全长2437公里。随着1903年中东铁路的建成,扎兰屯成为一个三级铁路站,由此带来人口、物流变化,使扎兰屯开始了它的早期城市化进程。到目前为止,扎兰屯市还有伴随中东铁路的建成而留存下来的上百座建筑,这些建筑有的被改建成博物馆,例如中东铁路博物馆、扎兰屯历史博物馆、扎兰屯伪兴安东省历史陈列馆等,总共11座博物馆。众多中东铁路时期建筑遗存已经成为当今扎兰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兴安岭下好风光
扎兰屯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既挡住了西北方向的寒流,又拦住了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形成了夏天多雨,冬天多雪,且并不十分寒冷的良好气候条件。扎兰屯的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面积均超过70%,扎兰屯拥有大小河流47条,蕴藏了2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面积一万多公顷的湿地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春天,当大多数北方城市还在冬季的尾声中徘徊,扎兰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已经盛开,成千上万的候鸟开始在湿地建巢筑窝。夏天,清澈见底的溪水,峰回路转的河谷,让人们可以尽情在山水间漂流。秋天,大兴安岭呈现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在良好自然生态中生长的果实到了丰收季节,人们开始各种采摘。冬季,扎兰屯是一片银白世界,多个天然优良滑雪场让人们尽情享受冰雪运动的快乐。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三项滑雪赛事将在扎兰屯举办。
绿色崛起靠交通
扎兰屯市委书记在介绍扎兰屯发展时说,扎兰屯确定的是“绿色崛起”理念。扎兰屯地区有43万人口,但却拥有359万亩耕地,其中180多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70多个绿色、有机产品,牲畜存栏达到470多万头。扎兰屯规划了6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意在解决大兴安岭以西寒冷地区的蔬菜供应,并进入俄罗斯市场,同时还规划了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产业。
旅游是扎兰屯绿色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扎兰屯市政府计划将具有中俄混合建筑风格的老城区进行全面维修,使其更加具有历史感,让人们更真切的体验历史。同时对于所有历史文化景点和自然景区,政府都取消门票,留住旅客带动消费。
扎兰屯的绿色崛起,离不开交通的支撑。借助西达满洲里,东到哈尔滨,南至长春、沈阳的铁路线以及“三纵五横”公路网的12个出口,将扎兰屯与外界相连。扎兰屯机场的建成,更使扎兰屯有了完整的立体交通网。

航空产业大发展
尽管机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支线机场本身却普遍存亏损的窘境,如何让一个支线机场正常运营且避免亏损?扎兰屯市委书记介绍,机场运营光靠政府航线补贴是不能持久的,建立航空产业园,发展航空培训和航空维修,不失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4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6.6万平方米的机库都已建成。在内蒙古机场集团的支持下,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将入驻扎兰屯机场,将扎兰屯机场作为飞行训练主基地,每年50多架训练飞机,飞行小时数将达6万多小时。
为了支持航空产业发展,扎兰屯市政府将呼伦贝尔农牧学校校址划拨给飞行学院使用20年。同时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有限公司将在扎兰屯机场建设飞机维修基地,展开飞机维修业务。此外,大兴安岭及扎兰屯地区的河谷、湿地自然景色也非常适合航空旅游观光,这些也在航空产业开发的计划中。
目前扎兰屯机场开通的航线是呼和浩特经扎兰屯至海拉尔,第二条航线计划经哈尔滨转北京。扎兰屯周边是一个机场密集地区,北至漠河,西至海拉尔、满洲里,东到齐齐哈尔、大庆,南到阿尔山、乌兰浩特,这个机场群给该地区经济、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便利的航空网。扎兰屯计划在未来五年建成自治区东部新型的工业集聚区、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区域交通中心和绿色文明宜居城市,航空运输将扮演重要角色。(《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建峰)


扎兰屯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