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杨珂 报道:近日,中国民航大学举行2023级定向学生见面交流会,60余名大一新生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共同交流定向就业招生政策、在校学习生活、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并就个人关心问题积极踊跃提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现场答疑解惑。
2023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数量达到1158万,再创新高,毕业生面临复杂的就业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年来,民航行业紧缺人才选拔与培养渠道单一,模式有限,未能解决产业深层次的人才匹配度问题。目前仅有飞行技术等等专业采用委培形式进行订单培养,但机务维修、空中交通管制、机场现场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等专业领域尚未涉及。
面对该种情况,中国民航大学党委积极探索、精准发力,结合国家政策精神,不断探索招生模式改革,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先行先试。从支撑服务中西部机场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以四川、云南、新疆等中西部地区为代表进行试点,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同时助力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针对中西部地区支线机场长期面临民航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招不到、留不住”的困境,充分领会并发挥国家招生政策优势,不断优化完善学校招生与培养模式,将定向就业招生与国家专项计划“用好用实”。
今年,学校多次赴四川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四川机场集团主动交流,认真了解省内生源情况、招生政策以及机场集团的人力需求短板和问题,首创性地提出通过国家专项计划模式开展定向就业招生。在四川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四川机场集团合作,在四川省进行试点,投放招生计划15人,既满足企业用人的属地需求,又进一步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同时带动学校整体本科生源质量的持续提升。
目前,学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已增加至65人,通过国家招生政策组合发力,迈出了解决民航企业人才需求痛点的第一步。未来,需要学校、企业、地方协同发力,形成“专项招生—人才培养—定向就业—行业贡献”的闭环模式,并适时进行推广,进一步发挥中国民航大学在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中的生源选拔作用,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的全新定位。(编辑:孙文瑾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